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193章 谁没有儿子

第192章 军人 目录 第194章 麻烦

第193章 谁没有儿子

清晨,城市开始喧闹活跃。正月未出,西北清晨寒气十足,火红太阳悬在地平线上,严冬的朝阳并没有驱散空气中的寒意。阳光透窗而过,照在范鸿飞脸上。因身体不适请假的他比平时晚起两个钟头,范鸿飞一边用早餐,一边看报纸。曾经占据报纸头版的战事新闻,被其它国内外新闻取代,更多是春节报道。

偶尔也可以看到与战事相关的新闻,如西北防务公司工人义务加班,以加班费向国防军捐款。某名受重伤国防军士兵在医院与护士喜结良缘。报纸上永远都是好消息,不过宣战半年,前线并没有坏消息。

“再打几仗,战争就结束了。”范鸿飞端起牛奶,朝壁炉上相框看去,相框中端坐的范鸿飞身后,站着一名十八九岁的列兵,稚气的脸上得意洋洋。

“荣翔很快就会回来了。”想到独子,范鸿飞颇为牵挂,半年前他加入国防军出征。动员令下达后,报界不无恶意的关注达官显要子弟的去向,竟然意外发现,毕业于西北公学显贵子弟中的半数,没有按大学通知到成功岭报道,年轻人匆忙结束学业,早早加入国防军,速度不逊于第一批动员部队。

国防军新兵训练营中,记者发现达官显贵子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受到任何照顾,与普通人一样接受十八周的军事训练,然后根据训练成绩,按需分配到部队,没有什么人受到特殊照顾。国防军中没有人在意,谁是国会参议员儿子或是某某部长的子侄,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国防军士兵。

“父辈昨天为国家富强奋斗,今天我们将为国家战斗,尽公民之责。”想到儿子接受采访时的话,范鸿飞不得不承认儿子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成熟。

“民族命运决定于年轻人的教育。”当年先生创办西北教育体系及西北勋贵子弟就读的西北公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全面人格,使少年在身体、灵魂思想上都达到完美,铸就出能够担当国家未来的年青一代。

西北公学号称中国头号贵族学校,总统、总理、部长、亿万富翁子弟必须寄宿在狭窄简陋、毫无隐私的小隔间中。无论春夏秋冬,淋浴必须是冷水,所有少年必须进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每周零花钱最多30分,其中10分还必须捐献给星期天慈善活动。总理认为斯巴达式的严酷教育,能培养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其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承受痛苦的超常能力,关键时复堪当大任。

“在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时,西北公学的少年,二话不说慷慨出征,或许其中有人会壮烈牺牲,但留存的会成为国家栋梁和精英。”记者如此形容出自公学的少年。自己的儿子是其中一员。想到这,范鸿飞脸上笑容渐浓,或许二十年后,儿子也会成为参议员。战时从军并置身最前线的经历,必定将成为他的政治资本之一。

一辆车首挂国旗,悬挂国防军牌照的2系轿车出现在街道上,并没有引起旁人注意,毕竟社区居住着太多政府官员、高级军官,包括总理私宅,也在这条街道上,军车在街道上行驶再平常不过,但这样的低档军车倒很少见,毕竟这里要么是巡逻宪兵的吉普,要么是将军的3系轿车,像小排量2系公务用车,悬挂国旗便很少见了。

军车停在186号大门外,旁边公园里几个人朝军车看了一眼。待车门打开,下来一名穿礼服的中尉和一名军士,几人互视一眼,大家眼中充满同情。特勤局特工,看到门外两名国防军人,然后又看了一下座车及手中文件包,神色一黯静静朝大门处走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知道发生什么事。

中尉仔细核对门牌号后,住在这个街区的人,非富则贵,就像范家,前国务院总理顾问,前总理办公室外交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一系列头衔。

“请问,范鸿飞先生是否在家?”

“确定吗?”安全特工特意确定,中尉军官点点头。特工检查证件后,打开大门。

“通知局长。”陪同两名军人朝主宅走去时,带路的特工向另一人交代。必须报告局长,由局长决定是否上报总理。

“长官,你的长子,荣翔……”特勤局特工吞吞吐吐。

筷子从范鸿飞手中掉落,目光呆滞的看着餐厅外两名军人,充满难以置信,双手轻微颤抖。

“放下!”在他们试图行军礼时,范鸿飞大吼一声,似乎他们不敬礼,自己的儿子就绝不会出事。话出口后,泪水从脸上滑落,失神地看着壁炉上照片。

“尊敬的范鸿飞先生,我代表共和中国国防陆军向您表达深深的哀思,感谢您的儿子为中国的自由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忘不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格式化、刻板的言语从中尉嘴中娓娓道来,中尉已经无数次重复同样的言语,声音很低,带着一丝冷酷的公式化的情感。

……

路边法国梧桐树簌簌作响,枯叶被寒风吹下来,风声扰乱两人的谈话。因为面朝北风,穿大衣的陈婉云忍不住瑟缩发抖。

“婉云,回去吧!”留意到婉云脸盘冻的发紫,司马伸手帮她把大衣毛领竖起。

“那个……翰墨。”陈婉云等等待丈夫决定。

“翰墨,无论他怎么选择,我都不会怪他,也不会对他失望。他今年23了,自己能做决定了。”尽管内心深处,赞同妻子的意见,让儿子去集团军参谋处,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自私,每个人都有,包括自己,不想让儿子置身危险,但却很难开口。曾几何时,一直想给儿女最好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外界关注的时候,意识到儿女亦需承担压力后,态度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辈的荣耀,绝不是下一代张扬的资本,因父而贵的特权阶级绝不能在共和中国存在。

社会对富二代尤其贵二代的关注前所未有,任何一名高官都知道,如果子女犯错,代价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不光彩的退出政坛。至少战争爆发后,千百计高官、富豪子弟收到征召令,几名部长子弟阵亡,多少证明共和中国不同后世。高官子女,幼年就在寄宿制公学接受斯巴达式教育,战争爆发时,绝大多数都义无反顾慷慨出征,勇于承担责任。

父辈建立的,儿子去悍卫,这是战争中最盛行的宣传口号,自己同一代人都已经老了,现在需要儿子上战场,去推广中国的价值观。父辈为了祖国强大的梦想奋斗终生,子女辈,要为中国赢得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安全。

“如果他选择去参谋处,你会不会……”

“不会,这是他的选择,不是吗?无论翰墨怎么选择,我都会支持。”

自私就自私吧,谁没私心,为国家,自己已经付出太多,如果再付出儿子,司马自问做不到。丈夫的话让陈婉云颇为惊异。陈婉云咬着嘴唇,“但翰墨他想去前线,晴儿打电话希望你能劝劝翰墨。”

妻子的话让司马沉默,劝他,怎么劝?难道告诉他,“滚到参谋处,好好当个参谋。”

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老公司区不同西北市区,道路上的雪并没有铲除。

一看到总理,赵紫勤连忙上前,“总理,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范主席儿子在缅甸前线阵亡。”

“啊!是荣翔吗?”陈婉云惊的一悟嘴,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十五六岁少年的模样,他阵亡了?

“消息准确吗?”愣了数十秒,司马才追问道:“婉云,你回家,我去陪陪鸿飞。”

范宅客厅内挤满听闻消息的好友。

“荣翔转送途中不治,时间是5日下午6时12分。”

闭着眼睛的范鸿飞一言不发,静静闭着眼睛端座在那。昨天下午6时12分,好像自己也是在那时感觉胸闷的透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父子连心。

望着表情呆滞的范鸿飞,客厅里诸人鸦雀无声,安慰,并不能抚平范鸿飞失去独子的伤痛。

“爸,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当年你和叔伯们辛苦创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你们那一代人能付出牺牲,不辱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亦是同样。”

“但你只有18岁!”

“忠烈祠还有14岁的烈士!”

“你有大学通知书,可以缓期服役。”

“当年西大多少人退学服役,你们成天说保卫祖国是公民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但轮到自己的儿子,就推三阻四。爸爸,战争爆发后,高官子弟成为瞩目焦点,人们关注高官子弟会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服役。在公学,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责任,并不是成为未来的领袖,而是成为未来的公民,公民最高职责是什么?是保卫国家。”

沉默良久,范鸿飞睁开双目,环视客厅里的亲朋好友。

“军人能战死沙场,是至高荣誉。”范鸿飞强压痛苦,以至发音都不甚清晰,但依然强撑着。职务让自己不能显露太多的悲伤。

“荣翔能魂归忠烈祠,荣哉幸哉,作为荣翔的父亲,我只希望他能走的安详,没受太多痛苦。方队长,帮我发电报给上海娘家的内人,告诉她,荣翔光荣尽忠,魂归忠烈祠,我很满足,看开些。另外发电报给山东老家,告诉他们,荣翔回家了,请族里长辈安排墓位。”

范鸿飞强忍泪水挥挥手,一人朝楼上走去,曾经挺直的脊梁微微弯曲,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甚至双腿都在不停的颤抖,一旁的仆人准备搀扶,却被他推到一旁。

“走吧!让他一个人静一静,谁能没有儿子。”望着范鸿飞的背影,穆藕初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

谁能没有儿子?屋内众人神情一黯,范鸿飞的独子不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共和中国不同于中国任何一段历史,达官显贵子弟有着比他人更多的优势,但优势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他们中很多人自幼年时就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记者们的镜头对准着他们,民众的眼睛盯着他们,而总理对此更是极为关注。

“共和中国的优越在于给每个中国国民公平的‘中国梦’。一个人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成功,而不是依靠父辈蒙荫垄断成功,父辈的成功不意味子女的特权。如果在一个国家,出现依父辈蒙荫享受特权、垄断成功的太子党,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倒退,共和精神的沦丧,我们可以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的机会来诠释中国梦。”

二十年前,总理曾就子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因此,在强调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中国,监督官员子女和监督政府官员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工作之一,环境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任何失误,代价可能会令他的父亲只能以辞职回应民众的不满。

经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除去严苛法律,更要依靠对特权的零容忍。少年时外界关注、教育中不断强调的责任,使绝大多数官员子弟在战争爆发后选择服役,除去实践自我人生价值,就是堵住悠悠众口。另外,也是所接受教育中不断向他们灌输的价值观。

“今日承担责任,明天方能成功。”而承担责任的代价却异常沉重。

透过后视镜,负责总理安全的方略轻瞥一眼车后总理,眼神中带着崇拜。特勤局特工早已换了数代,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整个人生是在总理影子下成长,方略把保卫总理安全,视为人生最骄傲之事。

“没有人能在总统职位上,保持他当选总统时的声望。”方略想起美国总统传记上的一句话,美国或许如此,但中国,方略知道总理在民间深孚众望。

将民众置于心间,是总理赢得民心的根本原因。即便最挑衅的反对者,在关心民众福祉上也对总理无可挑剔。报纸上甚至用:当代中国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拥有一个将民众置于心间的总理。的确,每个中国人,都因其施政受益颇深。

未进特勤局前,内心深处方略还认同另外观点。

“我们的成功源自人民。”总理对继任者的叮嘱,是收买人心的佐证,关爱民众只是为复兴党赢得声望和民众支持,政治手段而已。但真正接触到总理后,方略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总理是真正把民众放在心间,为民从利益鞠躬尽瘁。从后视镜中看总理显得不太礼貌,但方略看出,总理心情沉重,忧心忡忡。

当司马座车到达范府时,大门外通红的对联,已经被取下,简单的贴上两张草纸,而欧式门檐下已经挂起两盏白灯,仆人和白铺里主事、伙计已经开始忙碌。大门外围着一群记者,显然收到消息。

“是总理!”司马坐车出现时,转瞬间所有记者都围上来,记者对于总理来范府并不意外,毕竟范鸿飞是总理身边老人,甚至在他还是公司老板时,就跟在总理身后,于情于理总理都会来范府吊唁。

刚一下车,就有记者抢着提问,司马示意记者安静。其他人的示意号称牛皮糖的记者会毫不在意,但司马就不同了,记者顿时鸦雀无声。

“请体谅一下一个父亲的心情,给范主席和范家留点空间,拜托!拜托!”说话时,司马抱拳请求闻风而动的记者。

原本围在范府门外的记者纷纷散开,只是散开,没有完全散去,对总理的尊重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新闻是记者的生命。

“总理,老爷在少爷的卧室,一个人。”范家的老仆看到总理,通红的眼中饱含热泪。众人离开后,谁也不敢打扰老爷,旁人不敢进去,总理总能进去劝劝老爷。

司马点点头,走上楼,推开范荣翔的卧室门,司马看到端坐床上手中抱着儿子照片的范鸿飞,顷刻间,像老态龙钟,全不见往日神采,第一眼司马几乎没认出来。

“鸿意!”司马轻喊。谁能没有儿子?世上最大的痛苦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何况荣翔还是他的独子。

“先生,荣翔……走了。”范鸿飞抬起头,一双眼中布满血丝,面孔痛苦的有些扭曲。正当司马准备说话时,范鸿飞又接着说下去。

“当初,荣翔选择服役时,我竭力反对,但他固执己见,坚持今日承担责任,明天方能成功的信条,他没有逃避责任。我们过去成天告诉国民,他们的丈夫、儿子,是为国家生存、民族兴衰而战,国家可以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但永远无法抚平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儿子和他们没有两样,他们可以接受,我也可以。”

范鸿飞话说得很硬气,但轻抚影集的双手却不住颤抖,突然看到一张照片,范鸿飞抬头直视司马,“总理,听我一句劝,别让翰墨上前线。”

听到儿子的名字,司马心头一沉,望着范鸿飞手边照片,那是一张几十个少年的合影,里面也有自己的儿子。

司马冲范鸿飞轻轻摇摇头,“我不会干涉他,是否上前线由他自己决定,当然还要由参谋部决定,如果参谋部让他上前线,我也不会阻拦。荣翔可以上前线,翰墨为什么不能?鸿意。”

“总理,翰墨他……”

“什么都别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即然不能让儿子享受蒙荫,那么就不要阻拦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第192章 军人 目录 第194章 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