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与离别
第2章 回家与离别
“盛唐”号远洋邮轮满载旅客,在海面上航行,身材瘦弱穿一身藏青色海员制服的丁小华,在船甲板上溜达。白色邮轮被朝阳映成金色。邮轮的上层建筑上依然悬挂大量的条幅。
“盛唐”号在地中海接到国内电报,获知和约签定,祖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于是持续不断狂欢从地中海一直持续到祖国的内海——东海,因琉球群岛光复东海成为中国内海。
中国获胜的消息传来后,瞬息间,中国人习惯微躬腰身一下子坚挺起来,面对西方人也不再胆怯,心理上能够平等相处了,战争胜利让中国人找到了强国的自信。
“盛唐”号大副丁小华同样深有感触,上海至汉堡航线上需要经过数十个外国港口,战争胜利后,港口的海关人员、引水员以及官员不再对中国商船百般刁难,而是平等相待。
中国已经跻身于强国。西方人承认一个国家为强国的条件非常简单而实用,在战场上击败一个强国,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在被中国击败后,中国自然晋级列强俱乐部。
“到家了!到家了!”上层甲板上一排排身穿西装的年轻人,在邮轮驶入长江口后,激动的哭喊。
“燕鸿!我们到家了!”望着江口沈良旭激动不已。7年了,7年前,他们离开时是一群少年,而今已长大成人。三千一百余名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派出的第一、二批留德学生,经过6个月预科、三年大学、三年工厂实习之后,终于回家了。
“此去德国万里之遥,诸君切莫忘记肩头所负之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祝你们一路顺风!”总理的嘱托,深深映刻在这些少年心中。7年之中,他们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今天终于完成学业,回到祖国。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共和中华!共和中华!千秋万世,直到永远……”《共和中国颂》的歌声汇成了一片,祖国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这里就是上海吗?”城市的巨变让陈燕鸿无所适从。
三天前,根据外交部与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正式收回租界,上海已经没有租界。在大街两侧高楼窗口,一面挨一面的五色旗在窗口垂挂,一片旗帜的海洋,而行人如织的街道上,人们显得安详、兴奋。
大街两旁的建筑,一片密密麻麻的标语,大剌剌贴在参差斑驳的墙面上和柱子上。字,有的粗犷,有的笨拙,有的飘逸,可每一张标语都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八年埋头苦干,一朝扬眉吐气!”显然是说西北边防公署成立八年,西北省千万民众和其后举国国民埋头苦干,成就国家工业化,造就辉煌胜利。
“庆祝对日胜利,拥护最高领袖!”这位显然是总理粉丝。
“国家富强!河山重光!亿兆欢呼!国防军万岁!”显然是边防军的拥趸。
“实现全国工业化,完成祖国复兴大业!”
“庆祝政府收回上海租界权益!”
“仁人先烈含笑,见众于九泉!实施宪政,提高工人的地位!”
“先烈精神不死,造成一等强国!”
“自力更生,庆祝胜利!”
“提高民众国民意识,提升劳工生活水平!”标语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愿望和喜不自禁的心情。
陈燕鸿目不暇接,曾经的贫民区闸北以及一片荒凉的浦东高楼林立,在郊区散布着大量的轻工工厂和新兴居民社区,上海日新月异。
之所以下船后没有直接回家,是因为根据当初的留学协议,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在回国后需要到当地教育复兴基金会报备,而教育复兴基金会将出面为他们联系、安排工作,他们需要工作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择业的权力,尽管此款颇为霸王,但毕竟留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基金会支付。他们会被“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位于租界,出于对当时国内环境的忧虑,为安全计,同时防止遭到地方政府的压榨、勒索。从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上海分会走出来后,拿着手中的工作分配单,陈燕鸿苦笑不已。
归心似箭的陈燕鸿往闸北家中赶去,当陈燕鸿赶到自家所在的小街时,已经午后了,小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小贩叫卖此起彼伏,狭窄的贫民区热闹非凡,街道两边多了一长溜店铺,成为商业街。临街的老房子墙皮剥脱,露出青砖,斑斑驳驳。墙角不知名的花草烂漫盛开,近乡情怯何况发生如此巨变,陈燕鸿闻着上海弄堂特有的生活气味,怯怯的四下打量。
弄堂口还可以看到鲁大叔的卤肉摊子,一些熟悉的邻居显然没有认出自己,卖菜的陈大妈经过自己身边,只是撇了几眼。离开时,陈燕鸿只有17岁,如今已经25岁,是成年男人了。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娇阳灼射在陈燕鸿壮实的身上,坚实的胸膛撑起单薄的短袖衫,全不见当年副文弱的模样。
“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特有的骄傲、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青年……”当年总理任西北边防公署主任时对青年的要求,推而广知成为举国上下合格青年的标准,即便远在德国、美国,陈燕鸿等基金会派出的留学生也耳熟能详。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如果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习之外,必须要锻炼身体,参加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会锤炼你们的意志,使你们如钢铁一般坚强!”
每天保持运动、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是留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旅德学生会的要求,也是国内教育部门的要求,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同等重要。中国青年掌握枪杆子如同掌握笔杆子一样熟练,是新青年的根本标准。
这时,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陈燕鸿面前,父亲老了,显得步履蹒跚,陈燕鸿登时热泪盈眶。
“陈牛子,生意咋样?”不时用扇子赶苍蝇的鲁大栓瞅见陈力,笑呵呵的打招呼。闸北苦哈哈的日子好过了,卤菜生意自然红火,鲁大栓心情畅快。走街串巷大半天没揽着活的陈力苦笑连连。
“啥生意啊!糊弄口饭吃!”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和自己一样逃荒到上海的苦哈哈,现在大都进工厂干活,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钱,谁还修锅被碗。
“牛子你就是想不开,你这身板,到厂子里干活,怎么都比补碗强,头几年你跟东子他们一样进工厂,怎么着手里也得有个千把块几百块的。祥瑞新村房子一套才700多,燕鸿留洋也快回来了,你总不能还让洋学生睡破屋吧?”鲁大栓念叨着,这些话隔个四五天,鲁大栓就会叨叨一次。
“大哥,自在惯了,受不了约束!”陈力憨笑道。进厂陈力想过,可听说厂里的规矩多,陈力不愿意受约束。修碗补锅图个自在。
“哎!牛子你上辈子烧了高香,就你这德兴,居然养了个留洋的儿。”陈力副烂泥不上墙的德兴,使鲁大栓一阵气堵,可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嘿嘿!儿子争……”陈力话说一半,就呆呆瞅着从对街走来的青年,热泪盈眶,脸上却喜笑颜开。
陈燕鸿走到父亲面前,跪下来,重重磕了几个头,“爹!儿不孝,让您受累了!”远行返乡见长跪,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
“快……快起来……你爹我身强力壮,用不着你现在尽孝!”陈力连忙拉起儿子,盼星星盼月亮儿子终于回来了。
“咋回事?回来也不捎个信。”陈力满面欢喜,仔细瞅着儿子,“壮实了!有你爹年轻时模样了!”
“牛子,瞅你美的!来,燕鸿,让鲁大叔瞅瞅,壮实了,还是洋鬼子的水土养人。”
父亲老了,背已经显得微驼。想起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养活大,陈燕鸿端起酒杯,“爹,这一杯是儿敬您的,这几年让您受累了。”
“滋……”酒入喉头滋了一口陈力笑眯眯打量着儿子,回来了!离家7年,终于回来了。
“燕鸿,这次还走不走?出息了!等回头到洋行、公司里谋个差,开上小轿车,住进小洋楼,再娶个媳妇……”又喝了一杯,陈力自顾自的为儿子谋划未来。儿子能过上好日子,死亦瞑目,泉下见到他娘,也算有交待了。
听到父亲的话,陈燕鸿神情一黯,犹豫着是否把基金会的安排告诉父亲。瞅见儿子脸色不对,陈力意识到也许儿子并不喜欢自己的安排。
“咋了……我也就随口说说,别当真!”
“爹,我……我……在家里呆不多长时间!”陈燕鸿愧疚地说。
陈力一愣,“走?去那?还回德国?7年了,咋还没学完……”
陈燕鸿一时无言以对,离家多年,却只能在家中呆一个月……
“爹,一直都是基金会供我在德国留学……”陈力点点头,是基金会供燕鸿留洋上的大学,“爹,当初在走的时候,我和基金会签了一份工作合同,回国后他们会提供工作。”
陈燕鸿解释道:“爹,国家今年开始进行第二个四年工业建设计划,要在西南建设大型工厂,需要很多人,我……我在德国学的是工科,正好派上用场,所以……”
“别说了,我知道……吃饭吧!”陈力明白基金会供儿子读书回报是必然,世上哪有白吃的饭。
接下来两父子谁也没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吃饭,陈燕鸿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西南,到底是西南那个省,谁知道,通知书上只有一个报道地点和时间。暮色中,两父子静静坐着,短暂的重聚意味着不久之后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