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儿
第170章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儿
在宁采臣的询问下,顾灵芊双手在臀后勾着,扭过脸去。
宁采臣道:“是因为昨晚那一战输掉了?人在武林中,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人平安就好。”
顾灵芊抬起头来,看着树间透下的阳光,光束落在她的脸上,她哼声道:“可我就是不服气,师父,明明那妖怪的刀法,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出奇的地方,我却打不过他。”
宁采臣道:“因为他的刀法,已经不仅仅只是刀法,而是他的生命,是他为之奉献一生的道。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日日磨砺的成果。这个世上,的确有不少人,将他们所拥有的技,练到了超越他们自身生命的地步。其实在那人刚开始出刀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你不是他的对手,事实上,他还留了手,因为杀人并不是他的目的,享受以刀战斗的快感,才是他为之奉献的一切。”
顾灵芊睁大眼睛,她觉得,那只妖怪的刀法已经很厉害了,却原来,他还未尽全力?
她问道:“师父,那我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在剑法上超越他的刀法?”
宁采臣往她看去。若是以前,他必然会将她说教一顿,毕竟,从长生的角度来看,这样子的争强斗胜是毫无意义的,武技这种东西,能够防身就好,技与术的精进,说到底都是长生之外的旁枝末节。
沉迷于各种技巧的精进,在他看来,全都是浪费大好光阴,甚至是不务正业,修仙之人,长生才是首要目标,也应该是唯一的目标。刀剑无眼,存了争胜之心,便是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
只是现在,他开始明白,即便是自己,闭关修炼了上百年,也无法做到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动心。整日里说着大道理,听闻到仇人的名字,他还不是一样的,抛开了所有的束缚,不顾任何的后果,只想着要报仇雪恨?
也许,生命的过程,的的确确是要有着什么东西,才能够发光发热,才不至于枉费一生。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后,他突然发现,在这一方面,他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教给自己的徒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开始觉得长生并不重要。毕竟,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时间争取得来的,而长生,便是更多更多的时间。
只是,除了长生,或者,也可以有其它一些同样重要的东西。
宁采臣看向自己的大徒弟,见她的俏脸,于树梢间透下的阳光间,显露出倔强和不屈。
宁采臣负手道:“这不是闭门造车,又或者是为师不断教你,就可以达到的境界。上乘的武学……甚至上乘的武学都不是必须的,它需要的是更多的见识,和更广泛的经验。你需要看遍更多的高手对决,需要与更多的同级高手较量,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战胜更多的对手,研究出更适合自己的武学,甚至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因剑而生,为剑而死的觉悟,如此,才有可能达到武技的巅峰,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武道。”
在他的眼中,顾灵芊咬了咬牙,紧接着,便又低下头来,揉着衣角。
宁采臣问道:“怎么了?如果你想要达到那样子的境界,就必须要将剑摆在第一位,难道你没有那样子的觉悟?”
少女摇了摇头,小声说道:“在我心里,师父才是第一位的,我……我只想为师父而生,为师父而死!”
宁采臣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少女低着脑袋,轻轻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也许,那个人是我永远也赶不上的敌手。他能够抛开一切,专心刀法,我却永远也无法抛开我心中最重要的东西,专心剑道。如果非要在剑道和师父之间,选择一个,那……那我宁愿选择师父。”
宁采臣开始认真的思考着,思考着自己应该怎么回应。他依稀记得,以前好像也有谁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那个人是在他和长生之间,做出选择。当初,他没有能够及时回应她的期待,现在,他无法容忍自己一错再错。
他踏前一步,用坚定的臂膀,将少女搂在自己怀中。少女紧紧的搂着他的腰,羞红的脸蛋,透着难以诉说的喜悦。
过往一向骄傲的少女,此刻如同水一样,偎在他的怀中,又抬起头来,俏皮的看着他。宁采臣笑了一笑,将她搂得更近。
另一边的远处,阴暗的树荫下,一个白色衣裙的少女,手中提着魔刀,静静地看着他们,犹如与周边的土石,融成了一体,毫无情感。等到相拥的两人生出动静,她忽的一缩,缩入土中。
那一天的夜里,他们的山间夜宿。水滟柔找了一个山洞,将凝云绢铺开,山洞在法宝的作用下,犹如花屋。
宁采臣带着大徒弟,在夜间出去散步去了。山洞里,孙小紫取了一只从帝蓬天宫里带下来的龙须烛,将它点燃,烛光将因凝云绢的作用而飘动的花朵,映得美轮美奂。
借着烛光,水滟柔正坐在地,继续照着镜子。胡小娇取出五雷珠,虽然师父逼着她吸收五雷珠中的灵气,但她练着练着,又是昏昏欲睡。
忽的,水滟柔、孙小紫、胡小娇觉得,周围的温度仿佛在急剧降低。她们扭头看去,看到小巫端坐在席上,不知怎的,阴气森森。
孙小紫心中想着:“可以省空调费了。”
胡小娇想着:“这种可怕的感觉是怎么一回事?呜呜呜呜,总感觉三师姐会突然跳起来,给所有人一刀。”
外头林中,宁采臣开始教女徒弟新的心法口诀。
虽然色空六咒已经除去,但食髓知味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令得宁采臣下尸的躁动,难以压制。有道是堵不如疏,然则,想要“疏”,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冰仙子的神劫之身,或可承受他体内的死浊之气,其他人却是难以做到。再加上,宁采臣不愿去做采阴补阳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而欢喜禅本身就是必须采阴补阳的功法,简单的“疏”,他自身的胎元也会受到死气的影响,进而削减寿命。
是以,他结合了《天璇丹转阴阳大乐赋》与欢喜禅,创出“明妃心诀”,这需要有人以坚定的道心,一边帮他疏导,一边与他阴阳交感,真阴与真阳彼此流转,互补互益,替他护住胎元。
明妃,在神话传说中,乃是牺牲色身,点化魔头的美女。若没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对魔头的绝对奉献,这“明妃心诀”便无法施展。当然,以灵芊与他之间的功力差距,还无法承受他死浊之气的完全进入,不过单纯的疏导,也不一定需要做到那种地步。
接下来的几天,白日里,他继续教导女徒弟们修炼,到了晚上,他独自指点大徒弟明妃心诀的运用。
那一天早上,小巫来到林边,看到大师姐在清池边,脸红红的,又是洗手又是漱口的,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小巫咬着嘴唇,更显阴郁。
在大徒弟的帮助下,宁采臣神清气爽。那日中午,宁采臣指点完小徒弟对五雷珠的吸收,走在林中,只见小巫低着头,独自一人站在阴影间。
宁采臣走了过去,问道:“小巫,怎么了?有什么事么?”
“师父!”小巫扭过头去,“大师姐帮你做的事,小……小巫也可以帮你。”
宁采臣道:“这个……”不是他不想让小巫帮,实在是小巫本来就受到魔彩血阴刀的影响,又练有天魔功。
小巫只看到灵芊为他所做的事,却不知道内中“明妃心诀”的奥妙,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些。他道:“小巫,你听我说!”
还没有等他说完,意识到师父拒绝的小巫陡然跺脚:“我哪里比不上大师姐?为什么她可以,我就不行?”身子一缩,消失不见。
宁采臣叫道:“小巫?小巫?”
小巫借着地遁与地行术,循着土石中的地脉,远离山林。过了许久,她从地底跳出,在荒山野岭中独自走动。
小巫其实也知道,师父这样子做,必然有他的用意。然则,一想到同样的事,师姐可以帮师父,她就不行,她的心里就不由自主的,感到怨恨。
小巫走在山岭的倒影间,她的身周,散发着深深的戾气。周围的野兽惊慌逃窜。
“师姐!”后方高处,有声音传来。
小巫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魔法少女”少女从天而降。
一如既往的、不知羞耻的打扮,一路既往的,露出漂亮的小内内。孙小紫附身在人偶身上,唤了她一声。小巫往她看来,孙小紫道:“师父叫我来找你。”
小巫道:“不用!”身影一缩,再一次的遁入了地底。
“师姐?小巫师姐?”孙小紫没有办法,取出一块小镜片,放在眼睛前,一边飞着,一边透过镜片往下看,追着小巫。
她们一前一后,一个在地底,一个在空中。小巫见没有办法摆脱她……或许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想要摆脱,于是从土石中又跳了出来。
孙小紫落在她的身边,道:“小巫师姐,师父很担心你,我们回去吧?”
小巫阴沉着脸,也不说话。孙小紫想着:“听师父说,小巫练的天魔舞,将她绝大部分情感都封闭在内心深处,此刻她生存的唯一意义,就是对师父的眷恋。可是,师父是注定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的了,所以说,内部和谐、没有一点儿争斗的后宫,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存在?但是现在,跟师姐妹们相处久了,人家竟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相处,这是怎么一回事?”
孙小紫见小巫埋头就走,于是追了上去,有一句每一句的,与小巫说着话。小巫虽不理她,却也没有再遁地离开。她们就这般走了一段,忽见前方的树下,有一人影,颤颤抖抖的,往吊在横伸的树枝上的绳索里探入脑袋,又将脚下的凳子踢翻。
然后那人影就悬空着,不断抖动。
孙小紫见有人自杀,大吃一惊,方要救人,身边刀光一闪,树枝下绳索断去。那人栽在地上,翻滚了几下,紧接着便翻身坐起,嚎啕大哭。
孙小紫飘了过去,见那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于是问道:“老人家,发生了什么事?活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寻死?”
小巫跟着飘来,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低着头,隐现关怀之色。孙小紫早知三师姐本性善良而又心软,此时虽因魔彩血阴刀和修炼天魔功的缘故,性情冷漠,但一个人的天性,又岂有那般容易改变?
那老者恸哭间,见这两个少女打扮怪异,也不知是仙是妖。于是哭道:“我的孙女……我的孙女被人给掳走了!”捶地哭嚎。
孙小紫问道:“是谁掳走了你的孙女?既然你的孙女被人抢了,你更该救人才是,你死了,你孙女怎么办?”她蹲了下来,在老者面前道:“你先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人抹泪诉说。却原来,这老者乃是安宜郡人士,前些日子,先要魔龙肆虐,后有鬼殿天降,他与儿子、儿媳、孙女举家逃亡。他的儿子儿媳,略通一点武功,只不过都是最最底层的练气之士,连称作仙道入门的筑基都未达到。
虽然如此,一路上,靠着儿子和儿媳的保护,老人与其孙女,勉强平安无事。却不想,前些日子,随着鬼殿出现的那些妖魔鬼怪,四处逃散,到处为祸,他的儿子与儿媳,为父亲和女儿断后,尽皆死在了妖魔手中。
老人带着孙女,往南逃了一段,后来听说,魔龙被杀,鬼殿里的那些妖魔,也在武林公法庭的围追堵截中,一一覆灭。眼看着,神州北部,慢慢的,又重回太平。老人思量着,背井离乡的一路往南,也不是办法,回到家中,多少还有点儿田种。
于是便带着不过十三四岁的孙女儿,随着其他差不多想法的难民,又往北回涌,却不想,路经此地,便出了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