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青龙成就
第七百四十五章 青龙成就
曹靖实是修道的奇才,一身功力深厚无匹,所留三枚星珠着实帮了凌冲大忙,不然还不知要到甚么时候才能凝练其余星神。可惜身死道消,法力便宜了凌冲,连毕生苦练之宝都落在萧厉手中,死得憋屈无比。
凌冲早有打算,因金生水,取白虎星力助力修炼玄武星神。因水生木,取玄武星力助力修炼青龙星神。又因木生火,取青龙星力助力修炼朱雀星神。如此四灵圆满,气机运转之下,自能齐头并进,越发神妙。
一尊四灵星神修成,等若是成就元婴境界,按理会极为困难,但凌冲有修成两尊星神的经验,又有曹靖星珠在手,不虞有失。将第二枚星珠炼化,顿时星力滚滚,如开闸之水,省却了收集周天星力这一关,修炼起太乙飞星符法来不知多么爽利。
星力浸染之下,东方七宿中的根本符箓次第点亮,其中禁制飞速生成。东方青龙七宿分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分别是青龙的龙角、咽喉、前足、胸、龙心、龙尾、龙尾摇摆形成的旋风,属性分别是木、金、土、日、月、火、水,恰合七曜之性,玄妙非常。
凌冲自第一道符箓起始祭炼,星力流布之下,道道符箓化为天星高悬,东方星域也自渐渐明亮起来。这一番修炼便是忽忽数月过去,转眼已是寒九隆冬,金陵地处江南,倒不似极北之地那般日夜飘雪,却又阴冷非常。城中人家早已点起暖炉,大富之家更有兽碳燃火,整个房中温暖非常。
碧霞寺中方丈精舍中,碧霞与三嗔两个和尚对坐品茶,三嗔和尚生的唇红齿白,好一副俊俏模样,碧霞和尚不修皮囊,望去已是垂垂老矣,却喊三嗔做师兄。三月小和尚瞪着一双大眼,直勾勾平视出去,也不知在望些甚么。
三嗔道:“那位凌师弟这一闭关总要年余才会出来,我见他修炼之时,牵动周天星力,竟有几分是星宿魔宗那些魔崽子的路数,倒是奇怪也哉!”
碧霞面前摆放着一座红泥小火炉,其上正烹煮一锅清茶,火舌舔过,茶水滚沸之间,发出咕嘟嘟声响,水汽升腾,却是别有一番趣味。碧霞不答,仔细看顾火候,待得茶水滚了三滚,才小心翼翼分出三碗来。那茶碗不大,只有一口之量,送至三嗔面前。
碧霞自家则拿了一只小碗,慢慢啜饮。三嗔和尚不耐烦那般费事,将茶汤一口吞下,也不顾热茶滚烫,又召来三月和尚,将最后一碗茶水递给了他。三月小和尚双手托住,被茶碗烫了一下,倒是吃了一惊,幸好不曾在慌乱之中将茶碗抛却,看了看三嗔,又瞧了瞧碧霞,最后还是学着碧霞那般,小口小口啜饮。
碧霞和尚一碗清茶喝了半炷香的功夫,就在三嗔满面不耐时,悠然放下茶碗,叹了口气,说道:“冬日烹茶,怡趣自得,妙哉妙哉!”摇头晃脑。三月小和尚也学着他摇头晃脑起来,宛如三岁的孩童。
碧霞见三嗔有发作之意,这才笑道:“凌师弟修炼的功法只怕确有融合星宿魔宗道法之处,此事郭掌教想来心知肚明,师兄还是莫要操心了。”
三嗔转嗔为喜,说道:“原来如此,话说回来,十几年前我在天机台上与大幽、雪娘子斗法一场,下山之时瞧见了凌冲,还以为他与佛门有缘,特意用了些神通,想要将他点化,谁知却恶了他,以至被叶向天趁虚而入,如若不然,他现下该是投师本寺,修炼佛法呢!”
碧霞道:“各人自有缘法,凌师弟拜师太玄派乃是定数,就算没有叶向天插手,也断然不会拜入本寺的。”正闲聊间,后山之中陡然冲出一道星芒,光华摇荡,直冲天外!
三嗔一惊,忙出了精舍,仰头望去,就见那道星光如柱如潮逆涌,冲上东方星域之中。极天之上东方星域七宿陡然星光大放,就似与之呼应一般。但这般异象只维持了数息,便即泯然无踪。三嗔和尚瞧了半晌,回至精舍,问道:“方才那异象可是凌师弟弄出来的?”
碧霞和尚笑道:“师兄这些年嗔念消除了许多,但好奇之心却益盛,不如改个法号叫三奇如何?”三嗔笑道:“师弟莫要拿我取笑!方才星斗异象,普天之下唯有星宿魔宗的法门才能引动,不是凌师弟,便只能是星宿魔宗的魔崽子了!”
碧霞和尚摇头笑道:“方才是凌师弟修炼有成,才有这般异象,不必多问。马上便有贵客临门,我也不得清闲呢!”果然话音方落,一位小沙弥前来秉道:“住持,寺前有一对人马叫门,说是大明平帝派来的钦差,要住持亲去迎接呢!”
碧霞和尚道:“师兄只陪着三月在此,我去去便回。”起身与那小沙弥去了,来至寺门之前,见果有一对人马等候,为首之人面色倨傲,见碧霞出来,也不下马,就用马鞭一指,喝道:“你便是本寺住持碧霞和尚么?”那人排场极大,身后跟着数十骑,俱是身披大氅,半点声音也无。
碧霞和尚双手合十道:“老僧正是碧霞,不知尊使从何处来?”那人不耐烦道:“我名谭旭,乃是奉了皇上之命,前来金陵公干。皇帝另有一封秘旨与你。”
这谭旭也是郁闷,仗着祖上余荫,混了个大内禁卫的名头,谁知被派到金陵之地公干。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起便是崇道抑佛,但每逢年终岁末或是新帝登基,总会摆驾楞伽寺烧香拜佛,毕竟后宫之中连太后在内,可有不少信佛的贵人。但平帝登基以来,政局不稳,也就不曾前往楞伽寺。谭旭此行便是奉了帝命,前往楞伽寺传旨,毕竟楞伽寺乃是中土第一大丛林,根基雄厚轻忽不得。谁知那普渡神僧十分的可恶,居然紧闭寺门,令他吃了个闭门羹,谭旭恼怒之极,却又不敢发作。
还是身边有人精细,说道金陵城外碧霞寺住持碧霞和尚出身楞伽寺,可从其身上下手。谭旭身负两份秘旨,一份给楞伽寺,另一份则是交与金陵城中上下官员。如今靖王又有动兵之相,金陵城万万不容有失,命他为钦差前站,谕令收束金陵城中上下官员,真正的钦差大臣随后便至。
谭旭来至碧霞寺本是憋了一肚子火气,自不会给碧霞甚么好脸色,翻身下马。碧霞和尚道:“既然如此,还请大人往寺中稍坐。”当先引路,却将众人引入一间偏殿之中。
谭旭见碧霞竟不让客到方丈之中,不免怠慢,当下便欲发作,碧霞和尚已笑道:“前日山中颇有魔头肆虐,还打上寺来,老衲与其斗法一场,勉强将之收服,不小心将方丈打坏,尚余魔气残留,不敢放了生人进去,还请大人勿怪。”
谭旭一听,当即哑火。魔道神通诡异,他也曾有耳闻,这才想起楞伽寺并非是一般清修的寺庙,门中高僧皆有降龙伏虎之威,不在那些朝廷供养的仙师之下,这才收敛了几分傲气,勉强笑道:“哪里,碧霞方丈客气了!请方丈接旨罢!”取了圣旨出来,却见碧霞和尚合十躬身,竟是丝毫无有下跪之意。
谭旭冷笑道:“怎么,方丈是要站着接旨么?”碧霞和尚不慌不忙道:“大人有所不知,楞伽寺本院第七代方丈曾与大明真宗有约,凡我楞伽寺弟子,可见君王不跪。”
谭旭气焰一滞,却是将这茬忘了,楞伽寺第七代方丈曾救过真宗一命,真宗感恩戴德,特下了一道旨意,从此楞伽寺弟子可面君不跪,可谓荣宠殊甚。
哼了一声,将圣旨展开宣读了一番。碧霞和尚躬身静听,那圣旨本是写给楞伽寺普渡神僧的,先是言道楞伽寺佛法乃正宗一脉,朕十分钦慕云云,只因靖王叛乱,不克分身,近来京师之中又有妖魔作乱,特请普渡神僧法驾京师,镇压妖孽等等。却是要楞伽寺出动高僧,护卫平帝周全。
谭旭念罢,将圣旨交付碧霞和尚,说道:“这道圣旨本当由楞伽寺普渡神僧亲收,不巧楞伽寺寺门紧闭,本官还要来金陵公干,等候不得,索性便交由碧霞住持处置。还请住持上秉普渡神僧,早日选派高手前往京师。”
碧霞和尚不置可否,收了圣旨,说道:“大人放心,此事老衲定会禀明方丈恩师,请他老人家定夺。大人远来辛苦,还请用些热茶,去去寒气。”
谭旭听他话音,竟有敷衍之意,不由暗怒,冷冷道:“此是皇上交代之事,万万耽搁不得!”碧霞不答,自有知客与小沙弥奉上热茶,谭旭用罢,周身一暖,气焰也自平息了几分。
碧霞和尚忽然问道:“不知京师文渊阁中眼下还是张阁老主事么?”谭旭冷笑道:“这山野之地,消息不通,倒也怪你不得。方丈有所不知,先前文渊阁确由张阁老主持,但前几日陛下要新立皇后,张阁老上书力谏,还在朝上当庭咆哮,说甚么废旧立新,乃是大大的凶兆云云,触怒了圣上,被罚闭门思过。如今朝政大部是由国舅爷执掌。”
碧霞和尚叹息一声,说道:“张阁老光风霁月,为国尽忠,不想却沦落至此。不知皇上要新立哪一位皇后?”平帝做太子时,惠帝早为他选定了太子妃,成婚既久,连孩子都生了两个。按理平帝登基他,太子妃该当立为皇后,谁知却出了岔子。
谭旭笑道:“你这和尚倒是好奇之心极重,新立的皇后乃是当朝兵部尚书之女,传闻自小受仙人指点,修炼了道术,有其坐镇后宫,也不虞甚么妖魔鬼怪祸乱宫廷了。”
碧霞和尚抚须道:“原来如此。”又说了几句,谭旭喝过热茶,心急赶路,当即告辞出寺,临去之前千叮万嘱,要楞伽寺遵从圣旨,早派高僧前往京师。
碧霞和尚送出寺外,等谭旭一行走远,回至精舍,将圣旨所言与平帝立后之事说与三嗔听了。三嗔冷笑道:“那新帝倒也有趣,眼下清虚道宗与正一道皆派了长老门人坐镇京师,却还要本寺派人作甚么?”
碧霞笑道:“师兄有所不知,正一道倒也罢了,清虚道宗强横惯了,必会对新帝指手画脚,将其架空,那立后之事定是出自清虚道宗的授意,另立新后确乃不妥。平帝召本寺高手入京,未始不是存了制衡清虚道宗之意,其也不愿沦为清虚道宗之爪牙傀儡。”
三嗔道:“那位张阁老我素闻其名,乃是一代忠良之臣,平帝亲小人、远贤臣,未必就比他老子高明!”碧霞叹道:“张阁老为大明股肱之臣,为人方正,定然瞧不上清虚道宗干政,被平帝斥退,闭门思过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其与太玄剑派关联甚大,其孙便是叶向天唯一弟子,凌冲当年淬炼道心之时,也曾拜张阁老为座师,修习儒门心法。若是其有何不测,只怕……”
三嗔笑道:“师弟多虑了,那张阁老乃是两朝元老,平帝纵然瞧他不顺眼,至多去官罢职,眼不见心不烦,难不成还敢公然杀戮有功之臣,这岂非是昏君的做派么!”碧霞和尚苦笑道:“若真如师兄之言,却是最好了。”
凌冲终于将东方青龙星神修成,洞虚真界中,一条庞然青龙披鳞抖甲,腹生无爪,颌下有珠,周身郁郁葱葱,满是生机勃发之意。方才星光逆冲的异象,凌冲也未想到,青龙星神凝聚的一刹那,居然与那一缕先天乙木精气相应和,乃至真气暴走,连晦明童子出手都晚了一步。
及至异象散去,三尊星神在星光之中沉沉浮浮,尽显无边气概,修炼青龙星神快则快矣,所耗星力却出乎凌冲意料,第二颗星珠耗尽不说,又将第三颗星珠耗去三分之一,如此一来,修炼最后一尊朱雀星神的星力已然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