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夜色
第六百零九章 夜色
“目标!都柏林!”
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但是在基尔德尔这座小城外的通往都柏林的道路上,不知是谁用盖德尔语书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两天前,随着基尔德尔的攻克,这是通往都柏林的必经之地,而且同样也意味着大半个爱尔兰——整个南爱尔兰已经完全解放,战争似乎正在朝着对中爱联军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着。
爱尔兰即将得到解放!
几乎每一个人对此都是深信不疑,在爱尔兰,数百万爱尔兰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解放的那一天。
所有人都在注视着基尔德尔,现在这里云集着超过5万中爱联军,他们正在准备着对都柏林的战役,一旦都柏林被攻克,那里就会成为爱尔兰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首都,战争的进程将会得到改变!
幕色中有三三五五的归巢飞鸟悄然地飞过,这天,暮色阴沉,似乎征兆着不祥。不知是哪里吹出一阵军号声,立刻让人感到空气中的凝重与严肃。在这严肃的气氛里,基尔德尔的街道上散落的一些花朵,似乎还在提醒着人们,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才刚刚举行过一场欢快的盛会——几个小时前的入城仪式上,城中的爱尔兰人像是疯了似的,朝着进城的中爱官兵的身上撒着花瓣,鲜花被插进了战士们的胸前口袋上,许多战士的脸上更是被印上了热情的爱尔兰女孩的唇印。
在这个夜晚,不知道有多少战士会沉迷于爱尔兰女孩的热情之中,战争总会催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那些来自中国的军人来说,面对爱尔兰女孩的热情是无法拒绝的,在这样的夜晚里,他们会在女孩的娇吟中迷失,然后在接下来的数天中,沉迷其中,最后又在爱尔兰女孩的泪水中奔赴战场,他们中的许多人绝不只是露水情缘,他们会给女孩留下自己的部队番号、姓名还有家庭住址,当然还会有他们身上的所有钞票,也许十个月后,一个中爱混血的孩子就会出生,谁知道呢?
对此,军队从不曾制止过,毕竟,这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理解的,远征在外的军人同样也需要男女的情爱,甚至,如果战士们提出申请的话,他们还会为其主持婚礼,当然婚礼是标准的儒教式的婚礼,这是在开宏之后参考天主教的仪式,以得到至圣先师的许可、见证为前提,加上儒教以及传统婚典礼仪为基础,开始举行的结婚仪式。而在这之前,中国并没有所谓的制式结婚仪式。在西方,信天主教的成年男女在结为夫妻时是必须得到神的许可,相较之下,中国式的传统婚礼则显得无礼、随便。也正因如此,在制定贵族礼仪典范的时候,才会制定相应的制式结婚仪式,上行下效之下,现在这种制式结婚仪式已经渐渐为人们所接受,至于军队中当然不会例外。
就像现在,在基尔德尔城内,就先后举行了多场儒教式的婚礼——与露水情缘的西洋人不同,中国人更注重责任,绝大多数爱尔兰女孩的热情都会得到回报,而结婚就是她们的回报。
在暮色中一个身穿着礼服的军官,默然地走过几条无人的街道。他的胸前甚至还插着一朵玫瑰,脸上还带着些酒红,显然,他刚刚参加过一场婚礼,作为情报处的参谋,他在傍晚时主持了一个战士的婚礼,那个战士是情报部的卫士,作为主官,他有责任到贺并主持这场婚礼。
“要是再打上几年,没准这几万远征军都会娶上爱尔兰媳妇……”
想到现在已经有超过4000名官兵娶了爱尔兰老婆,程国恩在心里这么嘀咕一声,4000人看似不多,但是却占了远征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且不仅局限于在国内因为男多女少并不好找媳妇的普通战士,甚至还有许多军官,甚至有一位中校团长就娶了一个爱尔兰女孩为妻,那些爱尔兰女孩的热情总是让人无法拒绝,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
而那些女孩之所以愿意嫁给中国军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对于解放者的崇拜之外,还有经济上的原因——爱尔兰人普遍很穷,而军人的收入很高,而且将来她们可以随着官兵一起离开爱尔兰,而更为重要原因就是,国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宽容,不会因为妻子信天主教迫使她们改信儒教,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
“哎,他们娶的是轻松,可万一要是混进间谍怎么办?”
当然,这样的话,虽然他没有说出来扫兴,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会视若无睹,就像他会对一些人的结婚对象进行调查一样,但是因为这种“融合”是陛下所支持的,所以对于普通士兵的往往只是要求备案登计,只有对军官或者敏感位置上的官兵才会进行调查。
十几分钟后,回到司令部内,喝了一杯茶的程国恩在恢复了一些精神后,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相比于其它部队,情报部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作战中,情报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利,是指挥官看穿战争迷雾的最根本的依据。
尽管现在远征军是在爱尔兰作战,但是却可以得到数量惊人的情报,这些情报既有情报机构收集的,也有爱尔兰兄弟会提供的,当然更多的情报却是普通的爱尔兰百姓提供的情报,那些爱尔兰人总是会千方百计的收集各种情报,甚至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是爱国心却驱使着他们愿意为之付出。
民众的热情是惊人的,但对于情报部门来说,民众的热情有时候会帮倒忙,就像现在,情报处的十几名分析员,要从上万份各种各样的情报中对其进行分辨,其中有些情报甚至是相左的,真真假假的情报在影响着他们的判断,但是他们却又不敢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而作为主官的程国恩,他的任务则是在下属的汇总中,挑选出来更为有用的情报,并将其汇报给长官。
“这是……”
突然,手中的情报汇总,吸引了程国恩的注意。
“8月13日,都柏林港运抵300吨铁丝,14日,都柏林城内铁厂接到生产定单,生产一种异形带刺铁丝网……27日,都柏林城外英军防线出现铁丝网……”
看着这份情报,不用再看报告者的名字,他也知道提交这份报纸的是谁,是石定一,他是情部处的分析军士,与情报处的其它人不同的是,他是归化人——他是日本人,早年归化为中国人。
归化为中国人,这是只有朝鲜、日本以及越南人的“特权”,因为作为藩国,他们深受儒家教化千余年,所以在帝国理藩部看来,他们都是属于可以“教化”且“血缘相近”的一类,自然不是其它的“番邦蛮夷”所能相比。在理藩部中,他们也是地位最高的“藩国”。
在过去的五年间,帝国理藩部一直通过派出教员建立学校的方式,在三国境内推行教化,推广国语。尽管帝国理藩部从未表示过会将三国化为中国行省,并入中国,但是,鼓励他们归化入籍为华人,却受到帝国理藩部的支持,如果不是因为殖民地当局为保证国内移民的利益,仅只同意在殖民地给予这些入籍归化者“荣誉华人”的地位,恐怕入籍者只会更多,可即便是如此,在过去的五年中,因为入籍享有的诸多好处,三国入籍者已经不下四五百万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而石定一就是最早归化入籍的“归化人”。
不过现在,殖民地部似乎准备给予归化人更高等的地位,似乎意味着殖民地政策规定的松动,对此程国恩并不关心,他只关心一点,下属的能力,而石定一最擅长的是什么?
是细节分析,他擅长于从许多细节上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作出情报判断。继续翻看着他的报告,程国恩看到石定一将数百条看似毫无关系的情报,一一汇集在一起,最终,他得到了一个结论。
“英国人准备在都柏林固守,他们将会以整个都柏林的半要塞化,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同时,因为都柏林近海,他们还将会在战斗中得到来自海上的支持,长官!”
面对着长官的询问,石定一用流利的带着上海口音的国语说道,他不仅只是归化人,而且早在开宏元年就已经迁往上海,当时帝国本土还没有移民限制,但是现在,归化华人进入本土却有很多限制。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英军司令正在策划着一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战斗,他期望着在都柏林阻挡我军的进攻!”
“都柏林……”
在唇边轻念着这个地名,程国恩看了一下自己的下属,然后开口说道。
“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毕竟,现在那里的守军已经多达7万人,他肯定会在那里坚守……”
“长官,我认为,守军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谁会是进攻都柏林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