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定点清除(下)
第923章 定点清除(下)
得知真正的原因后,卢嘉栋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旋即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按照他原来的想法,经过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至少能够撑起中等军事强国的架子,实现装备和军队架构的初步更新应该不成问题。
而后以此为基础,达到对域外敌对势力的威慑,最终扭转冷战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战略困局,却没想到在这个最为重要的战略节点上,中国军队的变革脚步依旧被一条名为“缺钱”的绞索给缠住,刚刚听罢陆维军的话后,卢嘉栋也不是很理解,难道十余年的积累一点成果都无法办到吗?不过很快卢嘉栋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如果是在后世的话,卢嘉栋未必能想得明白,或许还会义正言辞的腹诽几句,然而他来到这个时代,并融入这个时代,所以他更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机遇,同样也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无奈……
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的确让中国的经济实现腾飞,同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按正常的情况来说,利用这些财富足以让军队拥有抵御高技术战争的初步能力,就如同印度和伊拉克一样,只要将钱撒到国际军火市场上,有的是人帮你帮这件事办成。
然而拥有闪亮的刀锋,就意味着拥有超强的战斗力吗?海湾战争无异于将这个疑问给出了最为贴切的答案,那就是用钱永远也买不来国防现代化,既然无法用金钱去买现成的军事装备,那就只有自主研制一条路;
可这条路却是极其艰辛且漫长,特别是在初期的积累过程,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来完成,时间更是以十年为计量单位,而中国所选择的恰恰是这么一条艰辛之路,原因无他,唯自力更生尔。
只是中国在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究其根本还是基础水平太弱,其实道理很简单,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来打磨和积累相关技术,早就达到如火纯情的地步。
而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饱受外敌入侵,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也不过是1949年以来的40年,就算中国人再长出两条腿,也不可能用短短40年的时间,在两手空空的前提下,完成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技术积累。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航空、造船、电子、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等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而这些短板往往就是军队各项改革的必备硬件,对此,老一辈领导人看得很清楚,并为此制定了诸如863和“火炬”计划,为的就是发展中国的基础科技。
只不过中国的底子实在太薄,以至于在发达国家斯通见惯的技术,拿到国内便是足以填补空白的前沿科技,特别是航空工业尤为如此,苏联五十年代投入生产并装备的图16“獾”式中程轰炸机。
中国航空部门直到80年代中期,才完全实现国产化,并达到空军使用标准,要知道那可都是五十年代技术,就算如此,中国航空部门也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其完全吃透,还有歼七战斗机,从六十年代得到相关图纸和样机之后,也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最终完成国产化,并在80年代中期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止是航空工业,其他工业类别也是一样,都在进行着技术积累的漫长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财政有很大一部分被投入到这些基础研究的项目中去,或是对外引进,或是自主研制总而言之,在各种有利经济发展的明目下,将大把的资金扔进基础技术的深坑当中。
这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出一个成果,而这也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十余年之后,中国军队的发展好似原地踏步,哪怕是到了21世纪初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直到2010年之后,中国军事装备才呈现井喷式发展,一艘艘军舰横列在船台上,一架架新式战机展翅翱翔,以至于让很多人都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中国怎么在短短几年之内便拥有必将超级大国的技术实力?
其实并不是中国打了兴奋剂,能在四五年间具备超越时代的能力,而是在漫长的投入、积淀和摸索后,终于在这几年内开花结果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润物无声,但却默默的在夯实脊梁,加固身躯,直到真正崛起那一刻才平地惊雷震撼世人。
只是在平地一声吼之前,是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寂寞,当然还有天文数字般的投入,正因为如此,小平同志的那句“军队要忍耐”还不如说是“军队要等待”,等待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待支撑脊梁的技术一项项成功……
“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时间呀!”
良久之后,卢嘉栋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说实话,他并不想就此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节点,可现实的境况却又让他不得不如此选择,诚然他卢嘉栋是独一无二的穿越者,身负远超这个时代的军工技术。
可他终究只是个人,并不是神,简单的枪械、火炮依靠着后世接触到的资料还能应付一二,然而随着现代化战争理论的逐步完善,所需要的装备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就算卢嘉栋知道其中的构成,也并不清楚内中的原理,终究还是需要数十万计的军工技术人员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将其攻破,而在这之前,除了等待还能有什么?
还有争取时间!
既然不能面面俱到,那就只有以点带面,用他的所学在一两个领域内取得优势,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升级,进而影响全局的发展,以前卢嘉栋推进项目时也是这样做的,但出发点却是在求快,即以最快的速度,让中国军工崛起。
而现在,恍然大悟的卢嘉栋已经从求快,求速转为求稳,求质,快固然重要,也容易出出成绩,可快的后果并不一定真的能让军队战斗力得到提升,就拿万山航空所研制的歼轰9来说,无论从数据还性能,以及实战表现来看,都称得上是一流战机。
然而在歼轰9一系列光鲜的外表下,却是发动机故障频发,机体寿命不够,整体结构偏弱,大修间隔时间异常短暂,事故率和报废率奇高,总而言之好好的一款歼轰9根本不具备持续作战能力。
歼轰9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正是配套产业链上的几个关键技术始终无法突破,导致歼轰9就如同一个早产儿,空有光鲜的架子,其内部却羸弱不堪,而这也让海空军头痛不已,刚装备不到一年便停飞了三次返厂大修,使得万山航空所根本无暇探索新一代战机技术,将资源全被锁在羸弱的歼轰9身上。
类似的问题卢嘉栋不是没有想过,可眼看着90年代一步步走进,相似的历史又再次扑面而来,就让卢嘉栋不顾一切的加快脚步,然而今天听了陆维军这番话,他才终于明白,原来老一辈和高层不是没有看到情势的发展,只不过他们是想把根基打得更牢,基础扎得更稳,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无厚积又怎能薄发?如果自身拥有无可匹比的强大实力,一两个只会偷偷摸摸的硕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陆维军见卢嘉栋一语道破内中深意,不由得微笑点了点头:“没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发展的时间,在这一点上,你卢嘉栋做得比我们这些职业军人还要好!”
听了陆维军的话,卢嘉栋微笑不语,但神情上却没有许久以来的焦虑感,因为从陆维军意味深长的话语中,卢嘉栋已经知道最核心层的长远战略,既然与自己的不谋而合,那就没必要让自己背负太多负担,毕竟这个国家,这个军队不是他一个人能撑得起来的……
“叮铃铃~~”
正当卢嘉栋和陆维军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未来的军队发展规划时,桌上的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陆维军即可停下话头,对着卢嘉栋说了一句大事已定,便顺手接起电话,只听了两声便惊的眼睛瞪得溜圆:
“你说什么?居然是他?总后勤部的刘连昆?真没想到,居然是他……等等,你说什么?什么……联军已经锁定嘉栋,即将展开定点清除?”
听了电话那头曹晓东的话,陆维军先是一愣,旋即便腾的一下站起身来,一脸惊愕的看着一旁的卢嘉栋,而此时电话那头的曹晓东却十分肯定的说:
“是我们破译刘连昆秘密文件时发现的,应该是确切情报,他早已通过大使馆转接的电话找到你们的确切位置,现在你们的时间不多了,赶快离开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