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理论的源头
第423章 理论的源头
赵如松的确没有提出过这样的理论,不过他对朱海峰和秦景斌所说的长杆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破甲原理并不陌生,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他来万山厂出席新式坦克领导小组全会的间隙,身为新式坦克总设计师的卢嘉栋在一次私下的技术交流中提到过这套原理。
自此之后,卢嘉栋与他的几次见面中,也数次提到过诸如细弹体,大长径比等一系列有关脱壳穿甲弹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只不过当时的他虽说也觉得这些有道理,但对于一款在可靠性方面要求极高的弹药上面,应用如此众多的新技术未免太过冒险,更何况有些方面他并不苟同。
比如说在尾翼数量上面,他就认为五片尾翼不但多余,而且有可能增加尾部重量导致整个单体失去平衡,比如减小弹体直径,认为这样做会降低整个弹药的威力,不过反对并不代表不接受,毕竟作为一位在弹药领域资深的专家而言,很清楚卢嘉栋所提出的这套原理的价值。
所以,在他研发新式120mm穿甲弹时也应用了这套原理中的一部分,并且也按照卢嘉栋的要求造了几发100mm穿甲弹,只是由于对自己倾注心血研制的120mm穿甲弹过于自信,所以并没有把那几发100mm穿甲弹放在心上。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恰恰是那几发在他看来并不可靠,且很不放在心上的100mm穿甲弹,竟然将朱海峰和秦景斌所研制的性能出众的复合装甲一举打穿,不仅如此,原本跟自己泾渭分明的朱海峰和秦景斌也像变了个人似的,跑过来向自己道歉,还口口声声将那些长杆脱壳穿甲弹的破甲理论全都安在他赵如松的头上。
虽说赵如松是个专研技术的人,其他的事情基本上不闻不问,为人处世也刻板无趣,脾气古怪且不太好相处,算是个典型的技术宅,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事情都看不明白,只是听了朱海峰和秦景斌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再回想起自己助理跑出去两个小时才回来的事实,赵如松哪里还不明白这其中到底是谁在背后苦心孤诣做着这一切:
“这个小卢,这又是何苦呢,难道他就把自己这个老头子的心胸看得那么小?”
看穿这一切后,赵如松的心中不免暗自一叹,虽说明白这是卢嘉栋的好意,不但挽回了他因120mm穿甲弹测试失败而丢失的面子,而且还可以借助100mm穿甲弹的成功,以及相关的长杆脱壳穿甲弹的技术理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他在新式坦克领导小组甚至整个弹药领域的地位。
如果要是一般人接到这么大的橄榄枝,顺手也就接下来,可他赵如松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因为他知道这些理论还有成果并不是他的东西,即便是卢嘉栋应允,即便是无人知晓,即便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荣耀,他也绝不会接受,原因无他,只是内心中那份历来严谨求实的原则使然:
“朱副厂长,秦所长,你们误会了!”当朱海峰和秦景斌的话稍稍停顿下来,赵如松便叹了口气正色道:
“你们所说的那些原理并不是我提出的,而是卢嘉栋卢总师最先提出来的!”
“卢总师?”听了赵如松的话,朱海峰和秦景斌先是一愣,随后对视一眼,进而双双泛起耐人询问的笑容,紧接着秦景斌便看着对面一脸严肃的赵如松笑着解释道:
“放心吧,赵教授,卢总师在刚才都已经说过啦!”
“说过啦?”这下轮到赵如松诧异莫名,不可思议的望着朱海峰和秦景斌,只觉得卢嘉栋这次怎么转性子了,要知道在测试之前他可是苦口婆心的劝了卢嘉栋好些次,让这位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不要只盯着官位。
在学术上也要有所声望,不过看当时卢嘉栋的表现,好像并不在意,可是现在卢嘉栋竟然亲口认了下来,也正因为如此,赵如松很是震惊,没想到之前的劝说竟然在此时奏效了,进而有些不太敢相信,以至于又重复了一句刚才那不可思议的问话:
“他说过啦?”
“赵教授,卢总师在刚才测试结束后的总结会上确实说过了!”赵如松话音刚落,站在一旁始终保持沉默的助理董方卓,走到赵如松的跟前,带着一脸崇拜和兴奋的神色,向赵如松解释道:
“卢总师说,这套理论确实是他提出的一个雏形,不过其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很不完善,他还说他虽然在军工技术上有点小成就,不过并不是面面俱到的超能专家,想到的也都是些宽泛的东西,很多也都是灵机一动的妙想,大部分都不符合实际,即便是有符合实际的,也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长杆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就是其中的一个,好在有赵教授您能从中看出可取之处,将其更正和完善!”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您老多多学习!”董方卓话音刚落,还没等赵如松开口说话,一旁的朱海峰便抢先开口说道:
“不要总在以往的故纸堆里打转转,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一味的否定新出现的事物和理论,要放眼世界,开阔思路,用事实去证明事物的对错,而不是凭着经验和好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出创新的思想!”
“没错,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朱海峰刚说完,秦景斌便把话接了过去,进而赞同的点了点头诚恳地说道:
“尤其是在复合装甲问题上,卢总师批评得很对,我们只盯着苏联的T-72,将对新式坦克的威胁局限在当下的武器装备上,却没有想到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已经着手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特别是在反坦克武器上的研制。
更是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就拿新式100mm穿甲弹来说,卢总师也只是在一本涉外资料中无意中看了几句只言片语,进而就敏锐的摸索出一套框架,而赵教授您却能对此加以研究,从而打造出性能一流的穿甲弹。
而我们却只能埋首故纸堆和历史的功劳簿里画圈圈,猛然抬头才发现自己的东西不是落后那么简单,因此,卢总师那句话说的确实发人深省,幸亏这是在测试场,如果是在战场,那结果可就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悲哀了!”
秦景斌这番话说得言辞恳切,认真无比,好似卢嘉栋这番话真的让他的灵魂得到了洗礼,从而超凡脱俗,心灵升华,当然也不否认,秦景斌本身也是有一个拳拳的报国之心,只不过功利心太强了而已,也因此他向赵如松转述卢嘉栋的那番谈话时,硬生生的少了一个段,而这一段正是让他放弃当下的地位和头衔,去义无反顾的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原动力:
“装甲,尤其是复合装甲,将是未来坦克装甲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当然,苏联的复合装甲技术还不完善,我们的复合装甲技术也是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些苦工,把这个短板给补上去,一旦我们成功了。
很有可能在这方面超过苏联人,甚至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世界上复合装甲技术的领头羊,到那时,在座搞装甲研究的可不仅仅是国内知名专家,而是享誉世界的一流专家,或许哪一天还会因为某项新技术获得诺贝尔奖,从而名垂青史也说不定呢!”
当卢嘉栋笑着说完这番话时,当时在场的人都是哄堂大笑,只有秦景斌默默的将这番话听入耳中,融进脑海,记在心里,赶超苏联和美国,世界一流专家,诺贝尔奖,名垂青史,这些个在旁人眼中堪称笑谈的字眼,却让秦景斌有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理想和目标。
说句老实话,如果在测试之前,如果秦景斌听到这番话估计也会一笑了之,但当他看到新式100mm穿甲弹的威力,聆听了卢嘉栋有关这款弹药研制的前因后果以后,秦景斌便坚定了朝更高目标迈进的信心,既然卢嘉栋和赵如松能够寻找到新的理论和途径,他秦景斌为什么不能,既然心中已经放下了那份对功利的执着,那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去追求皇冠上的明珠?
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秦景斌的思想转变得比朱海峰还要快,当卢嘉栋提议让他们与弹药系统合作,已达到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研制目的时,秦景斌出人意料的举双手赞成,进而把犹豫不决的朱海峰给说服,这才前来赵如松这里。
当然,赵如松并不知道秦景斌内心所想,只是对面前这三人应接有序的话语,搞得一愣一愣的,过了好半天才把这几个人的话消化完毕,可当他刚想要开口说话时,门口突然闪出一道熟悉而又亲切的年轻身影,以至于赵如松把将要说的话在喉咙中变换了内容,望着缓步走进来的年轻人惊讶的说了声:
“小卢,你怎么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