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选择艰难
第191章 选择艰难
母亲的表妹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跟父母提及了此事。
那时,父母的内心之中是充满挣扎的。虽然是亲戚,但幺妹毕竟是父母的嫡亲骨肉。身为父母,又有谁会愿意跟自己的孩子分离呢?再者说,那时的父亲,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别说抚养三个孩子,即便是再多上两个,从经济层面上来说,也是完全能够承受得起的。因此,从与自己孩子的感情这个角度来讲,父母是极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与他人的,哪怕是与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亲戚。
虽然父母多少受到些封建愚昧思想的影响,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非常淳朴的。当时,父亲听闻之后,并未立刻答复,而是回答说“考虑,考虑”。如果母亲的表妹嫁给的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那么父亲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但是,母亲的表妹的情况毕竟特殊。为母亲表妹的未来着想,虽然父亲也曾反对过她与这样一个残疾人结合,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即成事实,再说什么也已经于事无补。由于血缘关系,那时的父亲对这个表妹只有怜惜。在表妹处于最最困境的时刻,父母又怎么忍心拒绝呢?
一方面,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不忍心拒绝无比凄惨的表妹。那时,父母心中的矛盾和挣扎就可想而知了。我只比幺妹大一岁,那时的我还很小,对父母抱着幺妹时的表情已经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不过,现在想来,那时的父母心中一定满是痛苦。
最终,对自己表妹的怜惜之情占据了上风。毕竟,少了个幺妹之后,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如果,舍不得幺妹,那么表妹一家就将永远也不会有孩子,也必将永远失去了希望。对于一个突然半身残疾的天之骄子而言,没有什么比失去希望更加恐怖的事情了。如果失去了希望,那么恐怕表妹的男人也将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父母的质朴,也就决定了他们更多的是替别人着想。为了表妹,为了那个深陷痛苦的表妹夫,为了给这两个可怜的有情人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家庭,我的父亲非常痛苦地选择自我牺牲。
在幺妹六个多月的时候,在给幺妹吃了最后一口奶之后,我的母亲万般不舍地将她递了出去。那一刻,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与自己的亲生骨肉分离,这样的痛苦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这也成了父母一生之中永远的痛。
后来,我也听父母提过,当时决定将幺妹过继出去,是为了让幺妹过上好日子。毕竟,幺妹到了母亲的表妹家,就能够获得国家户口,就能吃上国家饭。那时候,对于生于农村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跳出农门更为荣耀的了。但我知道,这不过是父母为了安慰自己的推托之词。如果幺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而获得国家户口,那么父母就只有高兴。但,通过将孩子过继给别人的方式让其获得国家户口,父母心中有的就只是痛。为了抚平心中的这份痛,父母就只能自己骗自己说,孩子一旦过去了,就能获得国家户口了,就能过上好日了。
一个女人在照顾下半身瘫痪的丈夫之时,还得照顾孩子,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之下,幺妹能过上好日子吗?我从未跟幺妹联系过,但可以想见,她对童年定然充满了凄苦(只指物质生活上的苦,但精神层面一定幸福的,因为母亲的表妹和表妹夫一定会将来之不易的她当做自己的心肝宝贝)的回忆。父母难道想不到这些?我知道,他们在决定将幺妹过继出去的时候,肯定就想到了这点。因此,后来,每逢父母如是自欺欺人地感慨“幺妹能够获得国家户口”的时候,眼神中流露而出的尽是浓浓的悲伤。
作为父母,谁愿意跟自己的亲生骨肉永远分离?因此,在决定将幺妹过继出去的时候,父母也已经想好了解决之策。父母跟表妹说,想过继的话,必须得答应他们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要时常保持书信往来;第二,不能阻止他们探视孩子。如果不答应这两个条件,那么就绝对不肯将孩子过继给他们。在父母看来,通过这两条,他们就能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情况,而且可以定期去看望看望自己的孩子。虽然跟孩子分离了,但有这两点,最起码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自己的思念之苦。而且,通过这两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一旦发现幺妹生活窘迫,也能适时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虽然是自己的表妹,但父亲却并不能确定她一定会对自己的孩子好。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那么也好随时采取强硬措施,甚至不惜翻脸再次要回自己的孩子。有了这两点,那么即便是过继出去了,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也能有所保障。
我不知道,母亲的表妹是不是能够理解身为父母的一片苦心,但当时,她根本没得选择。因为,她如果不答应的话,那么就绝不可能得到孩子。不过,在她答应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她苦苦恳求父亲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她过继这个孩子,就是想将之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她一再保证,自己一定会将幺妹视同己出。也正是由于她要将孩子完全当做自己生的,因此她才会害怕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出生。母亲的表妹诚心恳求父母一定要答应她两个条件。第一,书信的往来之中,绝可涉及到哪怕一点幺妹的身世;第二,倘若过来探视,一定要预先打个招呼,这样方便她预先做好安排。
父母当时能够理解表妹的苦衷,她之所以提出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就是怕“孩子养不家”(方言,就是抱养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之后,很可能会去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这种情况,我们这里就称为“养不家”)。她有这样的顾虑,也恰恰能够证明她是想将孩子视为己出的。因此,思考再三之后,父母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一苛刻的过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