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节
第九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节
四月中,徐州,琅琊国,开阳城。
深夜,琅琊国相萧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上。萧建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消瘦,一脸长髯,气质儒雅,颇有几分出尘仙气。由于战局紧张公务繁忙,他直接去了书房。
萧建坐下喝了口水,正想批阅公文,府内卫士来报,“大人,王洵大人已经从阳都返回,现正在府门外相候。”
萧建急忙挥了挥手,“快请,快请。”
时间不长,长史王洵陪着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方士走了进来。那位方士非常健壮,跟在王洵身后,有意无意地把脸藏在黑暗里。
“关大人又是催粮又是募兵,忙得我们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萧建站在门口,一边伸手相迎,一边笑道,“阳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叛军攻得很猛吗?”接着他手指王洵身后的方士,奇怪地问道,“这位是你的朋友?”
那位方士从王洵的背后走了出来。萧建突见之下,顿时骇然变色,“是你?”
王洵转身掩上房门。萧建急走两步,一把抓住了方士的手,“宣高,你胆子太大了,这个时候竟敢到开阳来?”
臧霸微微一笑,“两年没见,大人一向可好?”
“你到开阳来干什么?”萧建下意识地压低嗓门,急声问道。
臧霸笑而不答,“大人可否请我坐下?”
“你坐,你坐……”萧建惊骇不已,转身又去问王洵,“你在哪里碰到宣高的?在阳都吗?”
“在开阳城外。”王洵指着臧霸说道,“宣高说,他已到了两天了,一直没有机会进城。今天我从阳都回来,正好给他看见了。”
“然后你把他带进城了?”
王洵点点头,“你放心,到目前为止,还没人发现宣高进城了。”
※※※
萧建让王洵在书房外警戒,以防有人闯进来。
和臧霸寒暄了两句后,萧建直截了当地问道:“宣高,直说吧,你冒这么大风险亲自赶到开阳来,到底有什么事?”
臧霸擦擦嘴边的水渍,慢条斯理地说道:“十几年前,当大贤良师传道天下的时候,大人有感生灵涂炭,不但捐献家资救助流民,还秘密参加了太平道。当时,大人是泰山郡的郡丞,和太守张举是至交好友,和黄巾军中的很多大首领也有来往。”
萧建眉头一皱,苦笑道:“你突然说这个干什么?我还没老,这些陈年旧事我还记得,不要你提醒。”
“大人出任琅琊国相几年了?大约有四五年了吧?”臧霸问道,“我记得当年陶谦大人举荐大人出任琅琊国相的时候,正逢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是吗?”
萧建点点头,神情渐渐凝重。臧霸不会无缘无故说到过去。自己参加太平道的事,知道的人极少。臧霸的父亲和自己是同门,又一起参加太平道,所以臧霸才知道这个秘密。当年臧霸脱离黄巾军投靠陶谦,就是自己出面说服的。陶谦死后,徐州由刘备继任州牧。刘备为了巩固自己在徐州的权势,把臧霸赶到了琅琊国。自己于是和臧霸一起,以琅琊国为根基,小心谨慎地招抚黄巾残部,安抚赈济流民,尽可能让大多数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然而,冀州大战爆发后,臧霸一去不回,自己独木难支,刘备的势力很快进入琅琊国。如果不是持续战乱,自己恐怕早被刘备找个借口赶出琅琊国了。
“那么……”臧霸看看萧建那张苍老的脸,小声问道,“大人知道大将军李弘已率军攻打中原了吗?”
“我知道。消息刚刚从彭城送来。”萧建说道,“听说北疆军攻势如潮,攻无不克,中原各地频频告急。”
臧霸稍稍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我和孙观、管亥等人仔细商量后,决定尊奉晋阳的天子和朝廷,追随大将军李弘征战天下,重振社稷。”
“我知道。”萧建没有丝毫的惊讶,非常平静地说道,“我听关大人说了,这次攻打徐州的军队,除了你和黄巾军的管亥外,还有北疆军的高顺。”接着他两眼盯着臧霸,郑重地问道,“宣高,你是不是来劝我归顺河北?”
臧霸脸露笑意,“大人,你不愿意吗?”
“李弘弑杀君主,图谋篡立,乃天下之敌,其罪之大,尤甚当年的董卓,你不知道?”萧建脸显忧色,担心地问道,“这样的人,你怎能投靠于他?”
“大将军的罪名很多,但我想问问大人,除掉这些堆在大将军头上的罪名,大将军就没有一点功劳吗?当年是谁征伐大漠稳定了北疆?是谁在北疆安置了百万流民?天下大乱中原灾祸纷起的时候,又是谁在短短数年内,接纳和安置了数百万逃亡北疆的流民?”
“当年大人为什么要参加太平道?还不是因为心念天下无辜苍生,想让无家可归的流民能够活下去?十几年来,放眼当今天下,除了大将军,还有谁爱惜天下苍生的性命?还有谁为了百姓的生存而殚精竭虑浴血奋战?”
“大人难道把参加太平道的誓言都忘记了?”
萧建愣了一下,坐在那里想了很长时间。
“你见过李弘吗?”
“我见过他。”
“他……看上去……象……”萧建吞吞吐吐地想问什么。
“他很普通,看上去象一个高大威猛的悍卒。”臧霸敬佩地说道,“虽然我们对他没什么了解,但看看今日的河北,看看今日的北疆边塞,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能拯救社稷,能拯救天下苍生,能让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安享太平世界的,只有这位大将军。”
萧建沉默不语。
“我还见过张燕大人。”臧霸继续说道,“张燕大人对我说了很多。我们不管张燕大人当年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正是因为张燕大人当年的背叛,让几十万黄巾军将士和数百万追随黄巾军的流民活了下来。如果张燕大人继续在太行山坚持下去,他的结局和司马俱大帅,和青州数十万黄巾军将士的命运是一样的。当然了,今天在北疆军中,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么多的黄巾系将领了。”
臧霸伸手拍拍萧建,压低声音说道:“将来,北疆军平定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了,晋阳的天子和朝廷回到洛阳,以张燕大人为首的黄巾系将领居功至伟,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享用不尽,这一点,大人难道也没有想过吗?”
萧建犹豫了片刻,低声问道:“宣高,如果北疆军败了呢?”
“大人,只要河北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平定天下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臧霸笑笑,颇有深意地说道,“如果河北败了,中原各方还有多少力量?在青州,在泰山,只要我们举起大旗,十天半月内,我们就能集结数十万大军直杀中原。到时,河北也罢,袁绍、曹操、刘备也罢,都要看我们的脸色,都要和我们结盟。也许有一天,当年大贤良师、牛角大帅、司马俱大帅没能实现的梦想就能在我们手里实现,梦里的太平世界也许真的能到来……”
※※※
萧建、臧霸、王洵三人商谈了一夜,仔仔细细权衡了利弊,最终萧建决定接受臧霸的建议,归顺晋阳朝廷,投靠河北。
“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军队在哪了吗?”萧建望着臧霸问道,“是不是就在沂水河对岸?”
“河对岸只有三千人。”臧霸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把手伸向了一个地方,点了点,“孙观、尹礼的大军已经逼近这里了。”
“郯(tan)城?”萧建吃惊地瞪大眼睛,“你的军队杀到东海郡的郯城,你切断了我的退路。”
“郯城有多少守军?”臧霸漫不经心地问道。
“一千人,只有一千人。”
接着萧建疑惑地问道,“你的军队怎么逼近郯城的?从郯城到开阳的水陆两道一直在运送粮草辎重,防守严密,你的军队如果南下肯定会被发现?你是不是骗我?”
“大军沿着沭水河东岸而下,昼伏夜行。”臧霸手指地图说道,“你的人马都把注意力放在阳都战场和沂水河两岸,对沭水河疏于防范,没有发现也很正常。我在琅琊待了十几年,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想瞒你还不容易吗?如果我没有推算错误的话,孙观今天就要袭击郯城了。”
萧建和王洵相视无语。臧霸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大军很难支撑,很快就会突围,撤出琅琊。他如此着急拿下琅琊干什么?难道要趁着刘备的援军没有回来之前,杀到彭城,策应中原战场上的北疆军?
“宣高,你要杀了关羽吗?”萧建看看臧霸,轻声叹道,“这些年,关大人和我们处得不错,你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他手上还有多少粮食?能坚守多少天?”
“至少有半个月的粮食。”王洵说道,“阳都还有近万军队,凭关羽的勇猛和丹阳兵的凶悍,坚守半个月绝对不成问题。”
“放他走。”臧霸毫不犹豫地一挥手,“立即书告关羽,说你已归顺河北,北疆军已杀到东海占据了郯城。关羽在后路被断,粮草断绝,东海告急的情况下,只有沿着沂水河西岸急速后撤。”
萧建大喜,急忙说道:“好,好,我立即急告关羽,让他从武水渡河后撤,急返东海。我保证他在渡河时的安全。”
※※※
关羽接到萧建的书信后,虽然怒不可遏,但值此生死关头,时间就是一切,先撤过武水河再说。萧建的保证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要冒险一试,否则当真要全军覆没了。
徐州军在关羽的指挥下,连夜急撤。
高顺、管亥、项澄、昌豨率部先后占据阳都、临沂,大军随即北上。
一路由高顺、昌豨统率,渡过武水河,直杀鲁国。一路由项澄、管亥统率,直杀泰山郡南部。
臧霸、萧建在高顺离开临沂之前,赶到大营相见。
“驻防琅琊国,挡住徐州军反攻,牵制徐州军兵力的重任就交给两位大人了。”高顺和臧霸等人商谈了一下兵分三路的细节后,郑重说道,“中原战场的仗越打越艰苦,徐州军大部在未来一段时间肯定要投入中原战场。关羽虽有心反攻,但他有心无力,很难有所作为。能否守住琅琊国、威胁徐州腹地,对大军主力在中原战场的进攻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两位大人要多多费心了。”
“大人放心北上。关羽经此重创,元气大伤,反攻的可能太小了。”臧霸说道,“粮草辎重我会尽力量筹措运送。虽然青州能供应的粮食很少,但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
高顺连声感谢。
“孙观和尹礼占据郯城后,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考虑到关羽的攻击会非常猛烈,你还是尽早组织民夫把城里的粮草辎重运到开阳为好。”高顺嘱咐道,“大军北上后,你手上只有一万军队,为了保存实力,你早一点撤出郯城,固守开阳,免得出现意外。”
臧霸连连点头,欲言又止。
“宣高,有事就说。你此次立下大功,无论提出什么条件,相信朝廷都会答应的。”
“中原大战,兵力损失肯定惊人。现在冀州七大营的兵马全部出动了,河北的后备兵力已经告竭。青州的军队也全部出动了,青州各郡县无兵可守。”臧霸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想上奏朝廷,立即在青州募兵,护卫青州,不知……”
高顺略感意外,神情顿时凝重起来。青州已经上表归顺,青州的军政大权随即要上交朝廷,臧霸和管亥两人可能要入朝为官或者在青州统率军队,臧霸此时递交这道奏章显然不合适。朝廷在实施新兵制后,已经取消了募兵制,臧霸这个奏议肯定会遭到否决。另外,让高顺感到不安的是,朝廷会因此这道奏章对臧霸的归顺表示怀疑,后果难以预料。
臧霸看到高顺半天不说话,心里有些惶恐,小声问道:“不行吗?”
“不行。”高顺断然摇手,把其中的诸般原因毫不避讳地做了一番解释,“大汉兵制已经修改,募兵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宣高兄担心青州的安危,最好是先把这种担心书告朝廷,或者,先给大将军和张燕将军写一封信,请他们代为奏禀朝廷,设法解决。”
臧霸见高顺说得这般严重,一时难以接受,“河北不是大将军说了算吗?朝廷还能制约大将军?”
高顺摇摇头,一字一句,郑重说道:“在河北,是天子和朝廷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