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伐清

第040章 印象

第039章 向导 目录 第041章 争夺

第040章 印象

从东南各省来的移民开始分批到达叙州。邓名这两天很认真地准备了演说,决心给这些移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次移民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估计仅是男性壮丁就有二、三十万,而川西明军控制区内已经有了五十万男性壮丁。

“演讲台准备得怎么样?”

“万事俱备。”袁象高兴地答道。他只有二十几岁,又生长于将门,从来就不会隐藏城府,为了能够多替叙州留下一些人口,简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邓名要他安排布置演讲台,袁象也尽心尽力地去准备,他打算紧跟着邓名,也在那个演讲台上好好表现一下,让全叙州的同秀才都看看自己的才能。

“那就好。”邓名知道袁象对此事很上心。现在邓名并不担心移民的配合,他们故乡残破,已经无家可归,无论川西明军为他们安排的前途是什么样,他们都会尽力去适应。而且中国的百姓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和善的官府,只要官吏盘剥得稍微轻一些,往往就能得到青天大老爷的称号。所以邓名琢磨的就是如何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和善,让移民获得一个崭新的印象,改变他们心中官员高高在上的姿态。

等到移民们看到川西最高统帅出现在面前,估计大家也是诚惶诚恐,为此邓名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笑话,准备穿插进演讲中去。只是邓名现在也算是一方诸侯,不可能给大家说相声,到时候这几个小笑话能不能让大家放松心情,邓名也没有把握,要是起不到效果,万众仍然沉默不语,那就太失败了。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邓名在心里安慰了自己一句,就让袁象先去会场继续工作了。袁象今天特意穿上了大红的官袍,帽子上的一对翼翅也清洁得一尘不染。看着骄傲得如同孔雀一般的袁象昂首挺胸地离去,邓名也决心好好准备一下:“袁象他好大的官威啊,希望他别把那些同秀才吓倒才好。”

……

会场里除了叙州的官员、议员和老板外,还有大批闻讯赶来的成都人。他们早就知道叙州这边要截留一部分移民,但看叙州这个架势,竟然大有吞下移民团主力的架势。是可忍孰不可忍,成都人心急火燎,这几天已经和叙州方面剑拔弩张,今天这场有邓名出面的欢迎大会他们当然不能缺席。

会场周围布置了大批的标语牌,写着无数五颜六色的招工宣传,让黄飞刚等人都感到异常的新鲜。很快成都和叙州的竞争就从自吹自擂进化到互相诋毁,并在袁象抵达前出现了口角、推搡,还一步步发展为谩骂和斗殴。

当看到大规模冲突似乎近在眼前的时候,黄飞刚等新移民都非常紧张,他们对川西的情况不了解,对自己的前途也充满了担忧。而耿云林一直和移民们在一起,尽职尽责地安抚着这些他陪伴了一路的东南百姓:“没事,没事,他们打不起来的。”

离开家乡以后,黄飞刚他们都对耿云林非常信任,毕竟这个人跟他们相处了好几个月,而且还有问必答地帮助他们了解所有想知道的四川情况。不过在抵达重庆之前,耿云林把重庆的清军形容为青面獠牙的吃人禽兽一般,黄飞刚还清楚地记得耿向导用过的那个形容词“川西最凶恶的敌人”。不过他们在重庆见到的是一群笑容可掬的绿营官兵,热情地向他们出售各种商品——放在东南故乡,何曾见过对老百姓和和气气说话的官兵?更不用说和百姓公平交易了。

在重庆对岸扎营的时候,黄飞刚除了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曾经在一个瘦瘦的清兵摆的摊子上吃了一大碗刀削面,汤、料还算有味道,里面的面条也不少,官兵能够这样和老百姓做生意实在是太少见了。最开始见到那个卖面条的清兵时,对方脸颊上的两道横肉还让黄飞刚感到有些心惊肉跳,乍一看上去,似乎比家乡的县丁还要凶恶得多,挤在脸上的笑容也显得十分狰狞。但就是这个清兵,在黄飞刚吃完之后,还主动地给他盛了一大碗煮面条的面汤解渴,说了好几句客气话,感谢照顾他的生意。其他的顾客也都得到了一碗免费的面汤。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那个清兵还殷勤地给他们讲几句山西的趣闻——等离开那个饭摊的时候,黄飞刚已经把老板归为“面孔凶心肠热”的好人之列了,并暗暗为自己一开始以貌取人而感到愧疚。

在离开重庆后,大家私下里偷偷议论,觉得耿向导说话实在夸张得太厉害;比较厚道的同伴还站出来为耿向导辩解,称这很可能是大家误解了耿云林的意思——四川话不光发音和东南很不同,就是词句可能也有不一样的含义,或许“凶恶的敌人”在四川方言里根本不是和东南方言一个意思。

耿云林还不知道自己遭遇到了信任危机,依旧耐心地给大家介绍成都、叙州的情况:“本来叙州这里没有什么人,都是一年前才从都府搬迁过来的,都是自家兄弟,那里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这时传来一声锣响,还有兵丁高呼:“叙州知府到!”

“袁知府来了。”听到这喊声后,不少人都翘首向那高高的演讲台上眺望,人群也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突然又传来一声锣响,再次有兵丁高呼:“成都知府到!”

“这个,真的没事吗?”刚才叙州和成都人吵架的时候,不少移民就听到双方互相威胁要让他们的知府出来打人——真的没有听错,是互相威胁要让知府老爷亲自下场来打人。现在叙州知府到了,而成都知府也不请自来,显然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怎么可能有事。”耿云林呵呵笑起来,面冲着大批的移民,高声说道:“咱们叙州的袁知府和都府的刘知府那可是刎颈之交!你们知道什么是刎颈之交吗?”

有些人摇头,但也有人马上答道:“知道,就是通家之好。”

“通家之好只是妻女不避罢了,而这两位知府,那是刎颈之交啊!就是可以为了对方不惜抹自己的脖子!”在成都的扫盲班上,教大家这个成语的时候,教授们就用刘晋戈和袁象举例以帮助学生理解;而自从学会这个词后,耿云林就一再地重复使用,以表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了:“听好了,可不是抹对方的脖子!当初这两位知府,那可是过命的交情啊……”

耿云林绘声绘色地描述起这两个人在东川府的冒险经历,他们互相扶持,一路上与毒蛇、猛兽搏斗,还要提防隐藏着的敌兵——周围方圆上百里,找不到其他的战友,只有身边这唯一一个同伴,最后两个人都成功地返回了建昌。

耿云林故事还没有讲完,突然面前的移民发出大片的喧哗声。

“打起来了?”有人惊愕地发出疑问声。

“不是,演猴戏,演猴戏!”不少移民目不转睛地看着演讲台上热闹的场面,还兴奋地纠正身边同伴的错误看法:“原来这是个戏台子啊,要演猴戏给我们看。”

耿云林回过头去,看到两个身着大红官袍的人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厮打成一团,拳脚横飞,转眼间两个人头上的乌纱帽都飞了出去。这两个人也顾不上去拾,扭抱在一起,其中一个人被官服绊了一跤,把另外一个也拖倒了。

“真的是猴戏啊。”大部分移民都赞同地喊起来,这两个人虽然身着官服,但显然是唱戏的。不要说高高在上的知府老爷,就是县里稍微有点体面的缙绅,也不会在众人面前打得帽子都飞了,而这两个人打得兴起,居然连衣服都扯破了,露出胳膊上精壮的肌肉来——这大冷天的,还真不嫌冷。

移民们越看越是兴奋,发觉这两个人演得极为逼真,简直就像是真的在性命相搏,以往看过的社戏和这一比,简直就是小孩把戏。

“保国公到!”混乱中,又是一阵锣响。

刚才听说两位知府来了,移民们都屏息肃然,唯恐会发出什么噪声被治以不敬之罪。现在听到又是一个官员出场,不少人高声叫好,还在为高台上卖力演戏的两个人拼命鼓劲。都开猴戏了,可见官府是想让大家高兴,保国公来了大概也是要与民同乐吧。

“又上去一个?”看到又是一道人影窜上了高台,黄飞刚他们更兴奋了,加倍用力的叫好,虽然短短几分钟,不少移民把嗓子都喊哑了,人人脸上都是快乐的笑容。

第三个冲上去的人拼命地挤到两个人中间,竭力把他们分开。

“这是谁?砸场子的吗?”眼看前两个人还没演完就被中止了,有人发出了不满的抱怨声。

“这就是保国公。”耿云林喃喃地答道。

“啥?”

“这就是保国公。”耿云林也不知道如何给移民们解释眼前的一切。他到这时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接着报出了前两个人的身份:“靴子少了一只的那个人,就是咱们叙州的袁知府;袍子烂了的那个人,就是都府的刘知府。”

事情的演变完全出乎袁象的预料,等他和刘晋戈被邓名分开后,脑袋就始终是一片混乱,连后面邓名说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都没印象了。

“完了,完了。”欢迎会结束后,袁象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衙门,心里只有这两个字,他的靴子都在斗殴中丢到台下去了,那可是他才做好,一天都没有舍得穿过的上好牛皮靴啊。现在袁象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上是部下急中生智送给他的短鞋。

离开大伯的时候,袁象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当官,不过他总听大伯说过,当官重要的就是要喜怒不行于色,要让下面的人和百姓一看就生出敬畏之心来。可后来袁象出乎意料地当上了官,而不像之前他坚信的那样:一辈子都会是个武将。从那个时候七,袁象一直回忆着大伯说过的官员礼仪,出任叙州知府后更是寻找幕僚人才,把那些小地主、富农出身的移民叫来询问他们家乡父母官的做派。

而今天袁象一时热血上涌,和刘晋戈当众打了个难分难解,算是把以往苦心营造的威严形象都毁了。邓名虽然没有责备什么,但袁象脑袋清醒过来一些后,惭愧得无地自容,余光看到同样站在邓名身后的刘晋戈也和自己一样,耷拉着脑袋,看着地面一声不吭。

在衙门坐了没多久,突然就有卫兵报告议员来访。和帝国议会的议员一样,叙州的议员们同样都是兼职,其中有商行老板,资历老的农夫,退伍的军官,工人里的讲义气、仗义执言有威信的大哥。和那些并非议员的同行一样,他们主要时间都用来经营着自己的买卖,或是从事本职工作,只有在关乎叙州前途的大事时,不如这次的截留移民行动,他们才会聚集起来商议对策。而在议会召开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帮议员老板把买卖经营起来;会有人帮去开会的议员整理农活,而手下的工头去开会的时候,他的同秀才老板也会照常发给工资——这种兼职模式邓名多次有意想改,改得更像他心目中的正轨议会一样,但后来几次邓名又放弃了,因为现在这种模式运转得似乎还可以,也能保证民间的呼声通过议会流向官府,所以邓名就决定保持观察,暂时不进行干涉。

袁象硬着头皮请几位议员进来,他认为自己今天不但把自己的脸丢光了,而且也是在丢叙州人的脸。

“袁知府,这是我们送给您的新靴子。”几个议员进来时,为首者还抱着一个大盒子,刚才袁象的靴子从台上飞下去的时候,在场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散会后这几个议员二话不说,就跑去一个皮革老板的店里,把这双最好的靴子给卖了下来。

最年长的议员即是个退伍军人,又是个叙州治下的富农,他代表众人郑重其事地把靴子捧着递给了袁象:“袁知府,下次还要狠狠地踢他!不要心疼靴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袁象从叙州各行各业收到了大批靴子,所有的议员、无论以前是否和袁象吵过架,或是被袁象用单挑威胁过,这次都无一例外地支持他。

不过叙州人也知道这次算是丢脸了,作为一府的脸面和叙州的代表,袁知府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斗殴,恐怕会让新移民们对叙州的官府尊严产生怀疑,认为叙州知府衙门起不到官府应有的作用,知府本人更是靠不住的家伙。

但即便如此,叙州人还是觉得袁象打得好,不少人都说就算影响了移民定居也该打,刘晋戈跑到叙州的地盘上,冲上叙州人搭建的演讲台上争抢话语权,这时岂能再后退?至少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再说刘晋戈同样丢脸了,就算影响不好也扯平了。

……

黄飞刚的很多朋友都选择留在叙州,他们不愿意继续向前走了,虽然听说成都那里不错,但叙州的环境已经让他们感到满意。

在向叙州官府报名备案后,这些选择定居叙州的移民就与家人团聚,经过家庭成员的简单商议后从某个来招工的老板那里谋一份差事——帝国议会的法令在成都、叙州、嘉定州等一切邓名控制区都有效,所以这些新移民暂时没有同秀才的身份,更不是退伍军人,不能无偿地获得土地。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太担心,他们不是很清楚帝国议会的法令,只知道很多已经成为富农的人也是两、三年前移民到四川的,既然那么多人都成功了,这些移民认为自己也有很大的机会在数年后获得自己的土地。

“袁知府是个好官。”等移民团搞清楚那场武斗的前因后果,这句话就在移民中流传起来,为了叙州治下的地主、商人和小民的愿望,在万众之前和刎颈之交大打出手……东南移民做梦也没想到天下居然会有这种官:“等我们将来有了麻烦,他也会为我们挺身而出的吧?不畏惧同僚,不害怕触怒上官。”

而黄飞刚和另外一些人则决定继续向成都前进,叙州很不错,不过听说成都更繁荣,而且刘晋戈也是一个好官,他为了成都人的愿望跑来叙州砸同僚好友的场子;在那场武斗后,刘晋戈也没有拂袖而去,而是继续呆在叙州,继续协助那些成都人宣传成都的优势:“而且保国公说了迁徙自由,将来若是发现成都不好,我就再回来投奔你们。”

黄飞刚的朋友们纷纷应是:“好,没问题,那黄大哥就算是我们打个前哨,要是叙州这里不如我们所想,我们就去都府投奔黄大哥。”

“一言为定!”

……

刘晋戈返回成都后,就去向成都的议会报告,这次成都议会征收了特别税以宣传自己,和叙州争抢移民。这些工作虽然是知府衙门来做,但受到参议院的影响,成都议会和帝国议会一样对刘晋戈相当不友好,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次展开工作前还有不少人称刘晋戈一定会敷衍了事,浪费了议会特别征收的税金。

这次刘晋戈的收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直到离开成都前,成都人依旧没有把叙州看成一个值得认真的竞争对手,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是两年前的成都分城和产盐基地。而叙州充分利用了地理上的优势,截留了大批的新移民,数目很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四成。

当心怀忐忑的刘晋戈议员们等待的那件屋时,全体人员都齐刷刷随着那一声“刘知府到”而站起来——在场的人有很多都是帝国议会的议员,对参议院俯首帖耳,也染上了痛骂刘晋戈的习惯。往日刘晋戈来见议员们的时候,这帮人为了表现出鲜明的支持参议院的立场,是从来不会起立欢饮刘知府的。

起立的议员们还用力地鼓掌,在刘晋戈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向他发出欢呼声,这些人都已经听说了叙州演讲台上的武斗事件。参议院的青城派和其他派系大佬都是老上司,因为根深蒂固的忠诚链观念,议会议员们对参议员毕恭毕敬,当他们打出批斗刘晋戈的大旗时,这些议员也会义无反顾地站在那面旗帜下。

不过虽然忠诚链尚在,但往日的恩义到底有多少很难说,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昔日的辅兵,被欺负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少。而争取移民关系到成都的繁荣,这里的议员虽然不一定都是商行老板,但也都是各行各业中的带头人,社会地位基本都是中上,刘晋戈的努力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像凯旋的英雄一般,刘晋戈在议会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在他向议会报告此行的经过时,一次又一次被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打断,尤其是在他说道拳打袁象的时候,更是曾有五句话被三次掌声连续打断的经历。虽然那场搏斗在被邓名打断前基本是平手,但叙州和成都的议会都认为是自己这边的知府取得了绝对优势。

“原来争取议会这样容易。”结束了梦幻般的报告会,回到自己的衙门候,刘晋戈发现衙门的士气好像都提高了——这些天来成都一直在议论刘知府为了成都权利挺身而出的英雄事迹,衙门的官吏听了都感到面上加倍光彩——除了身为成都人的一份,还有身为成都衙门公务员的那一份。

刘体纯一直称呼袁宗第为“老哥哥”,袁象比刘体纯稍微大了一点,所以刘体纯也称呼袁象为老哥哥。

“我那老哥哥,也是不容易啊。”在夜深人静回味此事的时候,刘晋戈偷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没有了议会的责难声,也听不到他们发出的掌声和欢呼后,刘晋戈又想起了自己和袁象的感情;如果不是耳边总响着议员们的催促声,被压力闹得心情烦躁,刘晋戈不会去叙州挣抢移民,更不会肝火上升,见了袁象就红了眼:“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

刘晋戈和袁象的这桩事,被帝国议员格日勒图绘声绘色地报告给了书院祭酒陈佐才,后者并没有显出什么兴趣,反倒鄙夷地评价道:“斯文扫地,他们是保国公的任命的官员,代表着保国公的脸面;保国公是朝廷的勋贵,所以这还事关朝廷的体统……哼,也就是因为保国公极度轻视读书人,才会不重用贤良而提拔这些武夫,现在好了把,不但丢光了自己的脸面,还连累了朝廷的体统,真该弹劾他!”

移民一事,陈佐才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书院主要针对目标还是孩子。普通同秀才的扫盲工作由亭分批完成,不会都堆到书院本部来。还有一部分学员是商行推荐来学习的优秀员工,这些人一般都经过了商行本身的简单文化培训,当商行没有师资力量继续培训下去的时候,就会送来陈佐才这里,不过知府衙门给的名额有限。

随着移民到达,书院的压力按说只会更重——陈佐才笃信有教无类,就是孩子增多也要把责任担负起来,大不了就再多兼几个班。随着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书院也摸索出不少方法来,至少那些原来就会读书给学生听的教授们,都被陈佐才锻炼出来了,就是孩子再多一些,工作压力也远不会向陈佐才刚到成都时那么重。

“祭酒这话有些不对了。”格日勒图想纠正陈佐才的错误看法。

“哦?格教授有何高见?”陈佐才哼了一声,一个体育教授居然敢在这种高度的问题上反驳他,让陈佐才感到对方有些自不量力——虽然格日勒图不姓格,但格教授这种称呼已经流传开了,而且也被格日勒图所接收。

“这次移民中听说有青壮男丁三十万,而亭里就算教他们识字,税收上也还是有的赚的。”作为一个帝国议员,格日勒图已经对政府收支有了一些初步概念:“而且他们的老婆也要做工,还有税可收,更不用说这些货物能够让商行挣钱,还可以抽税……要是能够迁移来三十万壮男、壮女,都府的税收一下子就能增加两成,等他们熟悉环境后还会更多,这就会让都府抽到更多的税。”

“也就是说,书院能够要到更多的经费?”陈佐才本来对这个事不是很懂,但经不住有格日勒图这么一个帝国议员的体育教授,陈佐才几次三番地打发格日勒图在下体育课后去给书院讨要经费,每次还都认真询问经过结果,所以也很清楚都府的知府衙门和议会基本是按照税收比例拨给教育经费,这个经费大约是税收的二成五,其中包括给各亭的识字经费、各商行自办培训机构的教育补贴,剩下的就都是给书院本部的。

“是啊。”格日勒图拼命地点头:“要是税收增加两成,给书院的拨款至少也能增加两成,将来还会继续增加,可叙州的袁知府想都截下去,不放百姓到成都来。”

“这袁象,老夫早就看出来他像个贼。”陈佐才冷笑一声:“刘知府打的好。”

第039章 向导 目录 第041章 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