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199章 草菅人命

第198章 朋友或敌人 目录 第200章 不安的前夜

第199章 草菅人命

“毫无疑问,现在国防军已经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象征自由与正义的五色旗在亚洲大地飘扬,宣告亚洲解放的到来,作为共和国公民,必须由衷高呼:国防军万岁!”《中华时讯报》共和21年3月18日。

印缅北部山区,草深林密,路少坡陡,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环境最险恶的地区之一。方圆五六百公里崇山峻岭,山峦重叠,河网密布,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和中国南方俊秀、隽永的山岭相比,充满野性的勃勃生机和原始韵味。前者若比喻成花枝招展充满青春魅力的闺秀佳丽,野人山便是围着烈火赤身狂舞未脱蒙昧的山莽野人,甚至是人面狮身的妖孽。

杯口粗的竹子紧紧挤在一起,砍不断,推不倒,象道道天然屏障。芭茅草、飞机草高达两米,草丛中夹着杂木,杂木中盘着带刺的长藤。节气刚过“雨水”,气温竟高达三十四、五度,给丛林中急速穿插的部队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官兵心急火燎沿无路可寻的山沟插进,突然,面前出现三米多宽、两米多高的木薯林,钻,无空隙,爬,又经受不住人。

尖兵手持丛林刀,左右横飞,为全连砍通道路。突然,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行军部队搅的人心惶惶。

“小心!”连长威克用流利的中文喊道,眼睛四下扫视,原始雨林深处仍存在土著村落,土著人没有国家概念,不会感激中国解放缅甸,反而会被英国人提供的老式步枪、鸦片吸引,充当英国人的侦察兵,甚至袭击国防军分队。

对于背叛亚洲民族的土著人,司令部命令非常明确,“杀!”国防军坚持反游击、反叛乱,以铁腕血腥镇压叛乱分子。这时,步话机中传出呼叫声,是营部在询问,负责迂回穿插任务的九连位置。威克忙展开地图对照。一排长凑过来,仔细查看地图,用手在地图上指点说:“是这儿,错不了,这就是九连现在的位置。”

威克点点头,对着步话机向营长报告九连的位置,放眼忘去,周围战士的丛林迷彩作战服变成黑泥色。步话机中传来营长焦急的催促,“太慢了,要加快速度。”

“是!”尽管明知道连队在丛林中长途跋涉后,早已经疲惫不堪,但威克仍然坚决服从长官命令。

“把背包内除弹药、食物、急救包之外物资,全部扔掉。一排继续头前开路,三排,协助支援。”

九连168名官兵纷纷扔掉背包内的物资,这个决定无疑十分正确。尽管执行穿插任务时,所有人都减轻了装备,但步兵每人负重仍超过三十五公斤,支援排每人负重超四十五公斤。要加快穿插速度,就必须扔掉不必要的物资。

“只留压缩干粮、乙型口粮只留餐包,罐头一律扔掉。”

为争取按时抵达指定地点,官兵冒高温在热带高山密林中穿行。上山豁出命爬,下山干脆连滑加滚,衣服都变成碎布,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当到达营部指定休息地点时,两天三夜的艰难行军,使许多人脚上起了水泡、血泡,甚至水泡、血泡与鞋袜粘在一起,每走一步都痛的钻心。听到休息令,困乏的战士来不及选择地方,就地躺下很快进入梦乡。

威克同样累得走不动,但下属入睡时,他仍然靠在树干上,拿地图认真比对计算四小时后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九连任务不只是穿插,还担负着全师的前导清障任务,沿途消灭英印侦察、警戒部队,为全师穿插创造机会。在后方35公里外的热带雨林中,山地26师,同样在热带雨林中苦苦行进着。

尽管雨季未至,但一场中雨让印缅边界雨林内干枯的河道出现河水,微涨的钦敦江上,架设起三条由路桥箱组成的浮桥,一辆辆六驱卡车、装甲车、一队队士兵通过浮桥驶向对岸。江边,大队新闻记者采访过江的国防军63军官兵,昨夜第一座浮桥建成,第一名国防军官兵越过宽阔的钦敦江,标志解放印度的“天竺计划”全面展开。

“印度自由关系到亚洲自由,印度解放意味亚洲将迎来解放。印度国民军官兵踏上印度国土,意味印度解放的日子为期不远。”身穿印度国民军军装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总理鲍斯满面笑容接受记者采访。印度国民军将配合国防军,参与解放印度。战争后,自己必定成为印度英雄。甘地只是精神领袖,印度未来属于自己。钱德拉·鲍斯沉浸在幻想中。

距离钦敦江不到3公里,一片丛林开阔地中,除去来回巡逻的官兵,十几门40毫米高射炮组成严密的防空网。伪装网下,一个个集装箱散布在草地上,几条野战天线塔耸立林间,四节集装箱组成的63军司令部设于此处。密如蛛网的电话线扯进集装箱,白色内饰的指挥所干燥凉爽。数十盏白色节能灯映照下,指挥所内显得平静安逸。

彭得华微蹙浓眉,凝视壁上悬挂的巨幅作战地图。地图上,作战参谋标出的红蓝箭头和标记,将英帕尔敌我态势分布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昨天,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中国军队渡过钦敦江的消息,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听取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并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防御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组织防御。

彭得华明白蒙巴顿的意图,英军布置使国防军进攻部队远离后方基地,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63军还得被迫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此外,由于雨季即将到来,使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国防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将面临一场灾难。

“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面对后勤问题,及后路被断的风险,63军向参战部队发出号召。同时明确“你们的补给就是随身携带的,下一次补给是在打下英帕尔之后。”210发步枪子弹、8至12枚手榴弹、30天的压缩干粮、4份急救包、1份热带急救药包,这是参战官兵携带的所有物资。同时,没有公路,没有车辆,只有士兵双腿。

彭得华又仔细审视双方兵力部署。

“我军全部渡过钦孰江后兵分三路,第133师、135师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英帕尔进攻;而第137师则向英帕尔以北科希马进军,支援第6山地师。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15军,英印第57、73师,总兵力二十万驻守英帕尔。英军中计,以为我军主攻方向为英帕尔,因此,英帕尔集中了英国在印度全部精锐。”

一月前才抵达缅甸的63军,担负的任务是吸引英军主力,让英军误以为英帕尔是国防军进攻重点。甚至连自由印度国民军主力也北调缅北,大量工程兵在缅北丛林间构建简易公路、野战机场,空军调动300架运输机进驻,保障部队后勤供应。国防军情报部门不惜工本,成功制造出假象。

“目前,英印副王已下令英印第7、8军南调至英帕尔,预计5日后抵达。”

“第6山地师到什么地方了?”参谋长作敌我兵力部署汇报时,彭得华问道。作战地图上,清楚表明,英印军集中精锐在英帕尔高地,防御最坚固的是南方正面,钢头、锡腰、屁股松。63军司令彭得华,针对性提出“打头、剖腹、切尾”的战术。

大造“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舆论同时,内部却三令五申,要准备打硬仗、啃骨头。插入、迂回、分割、包围,无所不用其极。一开始,彭得华就没准备在“天竺计划”中当配角,满足于“助攻”的角色。参谋部下达的命令很宽泛:实施灵活的战法,制造我军在英帕尔大军压境的假相。只有用真正的进攻,才能制造出逼真的假相。

“第6山地师将在6天后到达预定位置。”

“6天?”

“司令,到时我们不得不面对4个军14个师,其中两个英国师、一个新西兰师、十一个印度师,共计36万人。”参谋长张岭强再次提醒长官,长官的计划太冒险,变助攻为主攻想法不错,但严酷的后勤保障及悬殊的兵力,却使攻击变得极其艰难。

彭得华双眼紧盯地图,“任务原本应该由空降部队执行。”

“参谋部无意动用空降师。”张岭强回答,因为参谋部无意动用空降师,所以才会动用第6山地步兵师,担任最艰巨的任务。师级规模军队敌后穿插包围,是国防军历史上首次,像第6山地师扔掉全部车辆的迂回,更是前所未有的。第6山地师开创迂回和丛林行军的记录。

“靠第6山地师,我担心……”

“切尾”是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人少了穿插没用,人多了穿插困难,加上地形复杂,无道路可利用。尽管侦察部队绘制了准确的军事地图,但任务依然艰巨,靠只有12门可拆卸式105榴弹炮的步兵师切断4个军的后路,谈何容易?

“没什么好担心的,古今中外谁都怕抄后路,只要第6山地师在全线总攻前,跑到英国人后面,就赢定了。”彭得华信心十足。

“到时,我会把第36航空部队配给第6山地师,弥补重武器不足的现象。”

“但第6山地师可能遭受很大伤亡。”张岭强提到伤亡,彭得华断然反驳,不无恼火。

“国防军建立22年,反复强调用炮弹换人命。爱护战士是长官职责,但不能走极端,导致打仗时,不考虑如何赢得胜利,而是如何降低伤亡,甚至可以接受训练中的死伤,但无法接受战争中的伤亡,军官将低伤亡视为前途的保障。为了低伤亡,不惜推迟进攻时间,可几个月来,英印军由38万增加到275万,每拖两天,英国人就可以武装一个印度师。”

彭得华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虽从缅北进攻会面临严重的后勤问题,但当时印缅边界英军力量薄弱,如果参谋部可以接受伤亡,以三万人代价,在缅甸战役一结束即发起果断进攻,放弃绝对优势火力的依赖思想,依靠精锐步兵和少量重武器创造的局部火力优势,突破英军防线,国防军有可能在英国人做好准备前夺取印度。

但参谋部不愿意接受代价,宁肯让英国人完成准备,依靠优势火力夺取胜利,而不是打一场让人指责的战役。国人可以承受理所当然的牺牲,但却不愿意接受“愚蠢”的牺牲,如果说牺牲优势火力以士兵性命换取胜利,指挥战役的军官将会遭受举国上下的指责。

“长达70公里。”彭得华手指地图上钦敦江以北的一条曲线,那是千年无人深入的热带雨林,多少个世纪以来是兵家禁地。地图上70公里,却是寸步难行。

“没有道路,命令士兵丢掉汽车,用脚进攻。后勤无法保障,就携带尽可能多的弹药,把拖累部队的重炮扔掉换上山炮、迫击炮,用空中补给重装备。30天干粮,喀山可以进攻,难道此处不行吗?”

似乎彭得华对士兵生命毫不在意,但63军上下都知道长官对士兵生命的爱惜不比其他人差,只是渴望胜利,认同军人意味牺牲,战争意味伤亡的观点。

“恐怕外界会……”

“不需要考虑外界看法,我得到的命令是牵制英帕尔英印军,让他们相信英帕尔是国防军主攻方向,为战役胜利创造机会。英帕尔集中英印军精锐36万,一旦投入其它战场,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把英印军牢牢钉死、歼灭在英帕尔,胜利就势成定局。”

印度有275万英印军,英帕尔集中英印军精锐,其它地区英印军是训练装备极差的杂牌军。参谋部极力制造假相,就是为创造全歼英印军精锐的机会。计划是,以机械化部队对英帕尔英印军精锐来一个漂亮的左勾拳,就像国防军当年在朝鲜的翻板,届时与63军形成对英帕尔的合围,全歼敌军,但是参谋部却忽略了彭得华的野心。

“计划不会得到参谋部认可。”

“但部队已经出发了。”

“先斩后奏?”司马诧异之余,仔细查看地图,上面箭头标明英帕尔63军和英军位置。没想到一来参谋部,就碰到这事。

“第6山地师已出发三天了。”蔡锷古井不波,并没有因彭石穿的先斩后奏而气恼,反倒蒋百里怒不可遏。

“总理,参谋部绝不接受先斩后奏,如果前线将领都像彭石穿,参谋部怎么指挥部队?我要求立即解除他的指挥权。”

“百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蔡锷笑呵呵的劝说。两人对63军行为态度迥异。蔡锷最近几年,对具体作战很少过问,作战计划由参谋部制定,国防部统帅三军却不直接参与作战方案制定。但对彭石穿的各行其是,蔡锷却固执己见。

“计划风险很大,但成功可能性不小。战役发动后,后路被断,会令蒙巴顿尤其英帕尔英印军惊慌失措,古今中外,军队都怕后路被抄,而且……”蒋百里怒气冲冲打断蔡锷,之所以要严惩彭石穿,并不是因为他违反参谋部命令,最重要的是置63军11万官兵于险地,绝不能接受。

“但63军也是后路不保,后勤保障问题怎么解决?重炮扔的轻松,但一旦遭遇顽强防御,怎么突破?难道依靠战士的英勇?发生意外,谁为11万官兵负责,彭石穿的脑袋能顶11万个脑袋吗?”

两人的争持让司马无所适从。军事决断不是司马的强项,但内心深处,却非常欣赏彭石穿。

“以少将军衔担负全军之责并不稳妥,他欠缺大兵团作战经验。当初我的反对是正确的,他的计划是草菅人命,我建议立即撤销他的职务,交军事法庭调查。”

“不,我赞同松坡的看法。百里,彭石穿建议不无道理,我们是走向极端。过去视战士为炮灰,现在却过于珍视生命,以致束手束脚错失战机。他的意见提的很好。”司马断然回绝蒋百里的建议。

“在大规模战役中,避免伤亡与赢得战争都是将军的职责。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会适得其反。方案有风险,但值得一试。”

“军事我是外行,但打仗本身就是冒险,共和6年对俄战争,谁能想到竟能打到欧洲?对日作战,谁能想到彻底打垮日本?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如果计划成功,上半年就可以结束天竺战役。”

蔡蒋两位老拍挡,曾为国家带来一次又一次胜利,奠定国家强大的基础。

“东南亚、印度,只是一场演习,未来,还有更残酷的战场。在印度这个练兵场上,必须要试验新的战术和战争思路。至于后勤,百里,把第三战略运输部队派去支援,如果必要,可以考虑派出一个师的空降部队。总之,一切为了胜利。”

第198章 朋友或敌人 目录 第200章 不安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