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第122章 不愿

第121章 威胁 目录 第123章 如愿以偿

第122章 不愿

8月15日,星期五。参加阿金夏海湾大西洋会谈的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携带英美国两国首脑在大西洋会谈上一致同意的对华声明,先行回到华盛顿,交由国务卿赫尔及远东问题专家讨论。

“措辞是不是太严厉了?我觉得有必要用委婉缓和的措词,以免引起中国的误解。以至中国会误会是挑战书,并利用其煽动民族情绪,挑起战端。”看到韦尔斯带回的总统批准的对华声明,赫尔国务卿几乎不敢相信眼睛,这不是对华声明,而是最后通牒,真正意义上的最后通牒。

美国政府在月前曾向中国发出过措辞严厉的警告,警告引起中国的不满和反感,中国舆论对中美和平彻底失望,认为中美协商,在美国日趋强硬的态度下变成懦弱的哀求。如果再递出包括警告、最后通牒、冻结资产以及贸易禁运的声明,等同于逼迫中国向美国宣战,面对最后通牒,中国人妥协的可能性有多少?

“我返回华盛顿时,总统特意交待,我们可以充分研究、讨论这份对华外交照会。”萨姆纳·韦尔斯转达总统的意思。总统和丘吉尔希望借助经济制裁表达美英两国的态度,一方面迫使中国从东南亚撤军,维护东南亚现状,另一方面则迫使中国做出选择。

上次战争结束不久,中德秘密交易就被曝光,中国的外交信誉荡然无存。这次,欧战刚爆发,中国的投机本色再次显露无余,先是向英国出售大量陈旧装备,英国无力支付时,立即撕下伪装,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支持德国人。中国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而其建立自由亚洲的扩张政策,令美国担心不已。

总统想卷入欧洲战争,而不是与中国的战争。总统之所以一再逼迫中国人,是逼迫中国人站队。一个毫无信义,拥有庞大战争潜力的国家对谁都是定时炸弹。一旦美国卷入战争,战局对美、英稍有不利,以中国的投机心理,不从太平向美国发起进攻,就不是中国。何况中国还把自由亚洲天天挂在嘴边。

“总统决定了?”萨姆纳·韦尔斯的回答让赫尔意识到自己问了一句废话,既然总统已经和丘吉尔达成协议,显然下定决心要使出杀手锏迫使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

“韦尔斯,一旦中国人拒绝最后通牒,我们就必须和一个拥有五亿五千万人的国家打仗,加上侨民,中国人口超过六亿,而且中国的工业力量不逊于美国。”

萨姆纳·韦尔斯耸耸肩膀,“至少我们掌握石油,不是吗?而且我们清楚,在太平洋上,中国和美国,想击败对方都异常困难。我们赌的就是,中国人会妥协,接受和平建议,同时做出最终表态。假如是日本,问题会很容易解决,但中国,在我们卷入战争之前,必须要确定中国的态度是明朗的。”

“亨利有什么看法?”想起跟随总统参加会谈的亨利,赫尔连忙询问。难道亨利也赞同对中国宣战?亨利可是亚洲问题专家。

“他不赞同,但无能为力。总统下定决心,任何人不可能说服。知道亨利最后说什么吗?只说了一句:总统先生,现在有必要起草一份停战条约。对未来他很悲观,他坚信中国人绝不会接受最后通牒,而且会向美国宣战。”

“谁能乐观呢?如果中国人拒绝,美国将有三分之一青年人死在战场上。但众所周知,中国人是利用中立,等待彻底击败美国的时机,到那时一切都晚了,所以只能如此。”赫尔油然而生一种无力感。尽管赞同美国卷入战争,但从未想过同中国作战。中国太大,人口众多,而且远隔重洋,如果中美爆发战争,胜利的希望非常渺茫。

德国、日本、苏联、意大利,敢向美国宣战吗?至少目前还没这个胆量。而中国的摇摆,却使美国忧心忡忡,出现一个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不知道是敌是友,以及什么时候对你下手,中国正是如此,他们会在最合适的时机作出选择。

谁也不敢保证会一帆风顺,假如轴心国击败英国赢得欧洲,美国将会受到东西两个方向的全面进攻。美国绝不会坐视此类情况发生,正如总统所说:假如中国拒绝接受声明,无非是增加一个敌人,但若中国接受,我们将赢得未来。

“声明将在总统先生接受吴哲明大使递交国书后,由您递交给吴大使。”萨姆纳·韦尔斯最后补充。

仔细翻阅由总统和英国首相商定的对华照会,赫尔可以想象,照会递交给吴哲明大使后,将发生什么,但愿总统回到白宫后,收回成命。

8月17日,结束大西洋会议,返回华盛顿的罗斯福,立即同赫尔国务卿进行了数小时谈话,尽管赫尔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仍然遭到罗斯福的拒绝。

接着便是同吴哲明大使的会谈。和对待任何一位大国大使一样,在接受新大使递交国书后,罗斯福便邀请吴哲明到椭圆形总统办公室谈话,态度一如既往的和蔼,带着标志性微笑,且主动提及大西洋会晤情况。毕竟随着《大西洋宪章》在今早的发布,全世界都知道罗斯福与丘吉尔会面情况。

结束寒暄,罗斯福言归正传,“我、赫尔国务卿和贵大使,都念念不忘维护太平洋和平、亚洲和平,但有人不这样。”表面上罗斯福以主战者口吻说话,吴哲明明白对方意有所指。

“对,某些国家渴望太平洋爆发战争,但中国从来致力维护太平洋的和平。”吴哲明的回答让罗斯福对这个海军军人出身的外交官刮目相看。

“美国、英国都希望太平洋保持和平,但有的国家却喜欢战争,就是在太平洋上没有军舰的国家。”所有人都知道是暗指德国,随后罗斯福继续说,“我本人以及赫尔国务卿及贵大使,都不是外交官出身,因此,我的言行也许不符合外交惯例,不过,现在要宣读的,不是外交文件,也不是备忘录,只是我的意愿表达。”罗斯福特别强调。

随后由赫尔国务卿照本宣读被赫尔视为“最后通牒”的对共和中国警告书,“如果中国政府奉行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对亚洲国家采取干涉或实施入侵,美国政府将不得不立即采取保护美国和美国人民正当权益、保障美国安全所必要的一切手段,即使引起美中战争,亦在所不惜。”

罗斯福总统的警告、最后通牒,及冻结资产、贸易禁运的威胁,让吴哲明怒不可遏,甚至忘记最基本的外交礼节,怒视罗斯福,自己曾想尽一切可能避免中美战争,但美国人尤其是罗斯福,正处心积虑引发冲突。美国口口声声指责中国破坏亚洲和太平洋和平,但却不断刺激中国,摧残中美之间脆弱不堪的信任。

“总统阁下,我代表我国政府接受贵国的声明,其实用最后通牒更为合适。”赫尔宣读完毕后,吴哲明强压怒火,接受最后通牒,同时扫视着罗斯福和赫尔,“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吴哲明心情沉重,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当然,你们知道,这就是你们处心积虑要达到的目的,这意味着战争,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对于贵国的最后通牒,我不得不表示万分的遗憾,我曾经曾对这个国家充满好感,相信我的同胞亦是如此,但现在,我看到一个被独裁者一步步拉入战争深渊的国家。相信我,我们不害怕战争,战争一定会摧毁这个美丽的国家。”

……

“号外,美英缔结条约。”

“号外,英美两大列强剑锋直指中国。”

“美国向我驻美大使递交严厉照会,称: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区域的侵略行为,将造成局势动荡,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对抗措施,即使引发美中战争,也在所不惜。”

“英美同天照会我国大使,鉴于中国拒绝从法属中南撤军,两国将冻结中国在美英财产,宣布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

8月18日,中国所有广播、报纸同时报道美英对中国提出的“最后通牒”。整个中国被彻底震惊,贸易禁运以及澳大利亚、印度中资矿山被没收、港口船舶被扣留,中国的股市中冶金类、石油类股票全面下挫,中国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尽管三大钢铁企业储备1865万吨铁矿石,但考虑到禁运的影响,西钢铁决定下调15%的钢铁生产能力。汉冶萍为22%、华钢联为25%。五大石油公司向国务院提交紧急报告,五大石油公司石油储备只有1486万吨,以国内石油产能,只能保证16个月能源供应。能源委员会希望政府通过油料限制,缓解燃料压力,同时批准松辽、克拉玛依、突厥斯坦油田扩产,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资源委员会建议开放矿产资源开发禁令,准许矿物企业按设计产量扩大生产。”总理办公室内穆藕初介绍面临的困难。

美国的最后通牒,没有令内阁暴跳如雷,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贸易禁运。司马挥手打断穆藕初的报告,一切在预料之中,“按计利进行,储备物资可以满足半年需求,半年后国内供应即可基本满足需求。”

自从收到纪尧姆的警告,国务院就开始制定应对贸易禁运的计划,尽可能加大原料进口、扩充企业与国家矿物储备。同时,扩建国内矿厂,根据计算,半年至十六个月后,国内、俄罗斯、朝鲜、突厥斯坦的工业原料供应既可基本满足工业需求。中国工业原料并不全部依赖进口。

“总理,根据财政部统计,美国于昨日冻结我国政府及企业在美资产17.35亿华元,英联邦冻结我国政府及企业资产48.165亿华元,目前还未涉及马来亚、缅甸及侨资,但英美下一步将会冻结、管制侨资,初步估计可能多达200亿华元。”

提到冻结资产,宋子文看了一眼总理。英国和英联邦冻结企业资产中80%涉及中国企业投资的矿厂,而矿山企业,大都是总理名下或有总理股份参与,总理损失之惨重前无古人。

“我们可冻结的英美资产有多少?”对于自己的损失司马没有考虑太多,毕竟以后可以索回,除非中国战败。中国能冻结多少美英资产至关重要。

“两国相加78.35亿美元,表面上我们没吃亏,但实际上,我们宁可拿回矿山。”宋子文颇为可惜,钱再多、企业再多,但资源却不可替代。中国是众所周知的资源匮乏国。现在为了应急,不得不爷吃孙粮。

中国和美英关系急剧恶化出乎宋子文意料,尽管并不突然,但最终可能导致走向战争的局面,却让宋子文无法接受。从未曾想,美国会千方百计逼迫中国卷入战争。

“今天他们吃下去多少,早晚有一天都得给我们吐出来。”沈鸿烈愤愤不平。

吐出来?司马表情凝重,在会议室内来回转圈。

美国给予中国的并不是历史上日本得到的相对“温柔”的警告,而是从警告到制裁的全方位通牒,正像历史上日本的遭遇,罗斯福在逼迫中国向美国宣战。他知道仅为资源,中国不一定会冒险,但他选择用前所未有,措词严厉的最后通牒刺激中国,来达到目的。中国向美国宣战,为了利益日本必然紧随其后,美国就有向德国宣战的借口。

“少川,外交部即刻同美国会晤。告诉他们,我们愿意同美国举行任何层次的会谈,讨论亚洲和太平洋问题,如果可以,可以仿效罗斯福和丘吉尔会面的方式,虽然我本人前往旧金山或西雅图有困难,而且前往檀香山,在地理上有困难,但如果美国同意,我本人可以接受。”

总理懦弱的选择,让所有人迷惑不解,总理竟会做出这么大让步,总理从未在高压下妥协。

司马留意到众人的疑惑,“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变软弱了?”司马挥手制止大家的表白,“我不是害怕,假如,如罗斯福所愿,向美国宣战……”

话未说完,司马心头被无力感笼罩,26年苦心经营,唤醒中国的民族魂,让国人充满自信和使命感。但副作用是面对外来压力异常敏感,对外部压力绝不妥协。

当国会向商界保证维护自由贸易权后,英国威胁会击沉中国派往德国的船队,国会要求海军必须保护商船,回复英国:为了保证中国自由贸易权,既便是宣战,在所不惜。第一支船队回国,英国进一步施压,国会的回应是派出规模更大的船队。中国人吃软不吃硬,面对列强压力,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甚。

“中国有能力动员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提供最精良的武器。但问题在于,能不能彻底赢得战争?”司马沉重的反问。

“中国人口是美国四倍,算上海外侨民达到五倍,工业规模不逊于美国,中国勿需惧怕美国。但是如果不能打到美国本土,彻底击败美国,战争毫无意义。”

“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是美国最有利的防线,战争会持续10年?15年?甚至更长。最后直到一方撑不下去,拿年轻人的生命去进行毫无价值的消耗战,非我所愿。国民利益高于国家面子。所以,告诉美国人,可以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司马扶着会议桌环视众人,与一个有两洋保护,数百年没有遭受战争威胁,世界最强大工业国打仗,绝非明智。必须尝试消弭战争,即便接到纪尧姆的警告,也要试试。

顾维钧道:“总理,我会通知吴哲明大使,尽可能与美方交涉,如果战争无法避免?”

“真走到那一步,我会签署宣战书,向美国宣战。要快,我不可能长时间拖住国会。”司马强调,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国会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必须要在国会表决前,得到美国回复,说服国会,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

第121章 威胁 目录 第123章 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