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双赢
第44章 双赢
站在窗边听着窗外的吼声,心神不定的叶庆波擦去腮边的眼泪。和广场上以及总理私邸前无数静坐请愿的民众一样,叶庆波同样不愿意总理去职。总理是国家真正的支柱,而总理竟然要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就在叶庆波犹豫是不是应该和民众一样,尝试用请愿来表达诉求时,突然像发疯一样猛然跳起来,“发财了!发财了!”叶庆波是一个三流出版商,突然意识到一个天大的机遇,准确来说是发达之机。原本来西北寻求投资的叶庆波跑到桌边,拿起笔用宾馆提供的信纸,立即给合伙人写信,叶庆波庆幸发现了一个还未被人注意的市场。
“立扬君,见信如面……经验告诉我,印数很大,而且又发行得当的五十分至八十分一本的书,将成为出版社发展的根源,如果我们能搞到以其勇气和能力、爱国主义精神和辉煌业绩赢得中国国民爱戴和敬仰的人物事迹,并冠以有趣的卷首插页,毫无疑问,销售量一定非常大,绝大多数国人为了得到能满足他们癖好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花上不到一块钱,让咱们给他们一些他们花了钱就应该得到的东西吧!”
信写到这,叶庆波感觉呼吸急促,以至拿笔的右手变得颤抖,曾经一手漂亮的楷书变得歪歪扭扭,“如果我们写一本关于总理的书,比如用《真正公民的美德》命名,依弟之拙见,这本书构思绝妙、并穿插轶事,内容生动活泼,就一定能迎得国内民众的喜爱!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应该现在就着手写这本书。然后印出来,再用总理的照片作为扉页,在照片下写着:尊敬的共和中国第一公民司马华之阁下,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守护神,你可以放心离开,自由的中国国民会沿着您开创的道路走下去。注意这本书应该用六开纸印刷,价格定在一元以内,到时一定能卖得像烟酒一样快,甚至可能每个家庭书柜上都会摆上一本这样的书。这样做,我们能赚到一大笔钱,而且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名声。当然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印刷两个扉页的版权。另一个以做备用,可以在照片下写着:尊敬的共和中国总理司马华之阁下,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守护神,自由的中国国民会继续在您领导下朝着美好的未来走去……”
写完长达十五页的长信后,叶庆波只觉得右手酸痛,但内心却激动无比,如果说半小时前,叶庆波还在为总理可能的去职感到可惜而伤感,那么现在,叶庆波则不断地在内心祈祷总理一定要履行诺言。
总理去职后,这本书能卖出多少本?至少能买一千万本,去掉印刷成本、版权费等等以及支付总理个人的费用,叶庆波相信至少可以挣到二百万元!但是如果总理继续连任,或许只能卖一百万本,但……总比像过去一样只能卖几万本书要好太多!
为了让合伙人尽快收到信,把信装进信封后,叶庆波特意多花了一块钱办理了航空快件,航空快件明天下午就能到达上海,时间紧迫,容不得一丝怠慢。
程立扬收到叶庆波的来信之后,先是一愣,再是一怒,然后又是一惊,接着又是一喜。正如叶庆波意识到绝妙的“发财”之机时一样,尽管内心充满道德上的谴责,但金钱的诱惑更强大,内心挣扎了一夜之后,程立扬动笔写了回信。
“你知道,总理去职后,将会有数以千百万计的人渴望读到他的生平事迹,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距离总理任期还有五个半月至六个月,必须要在五个月内做好一切准备,从现在起收集总理轶事。我们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要一起去写他的历史,十分详尽的历史……我们将追随他的足迹。从早年开始,在国外游学开始,再到后来创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以及西北公司,再到卫国战争,以至他登上总理宝座,成为四万万六千万国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我需要强调一点,他的成长和得以升华到如此高度,取决于他崇高的品德:一是对儒学和传统信条的崇拜,二是高度的爱国主义与无私精神,三是宽宏大量,能容人所不所容之事。四是勤奋而谦逊,五是自我节制和冷静。六是公正、正直而坚信正义等等。我们可以用尽世间一切华丽而美好的词语去形容他,我们应该把他高尚的品德奉为年轻人效仿的楷模,有比他更为合适的楷模吗?显然没有,至少我所知道的历史中没有,我们可以把事迹都穿插在饶有风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程立扬看来,这件事可以做,即可以令自己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有社会效益……所有人都希望了解总理,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宣传总理的榜样和美德,让人记住为国家付出全部的伟人。最重要一点,自己可以从中获得好报:钱!良知和贪婪就在两人心中漫延,绝妙的结合促成两人合作收集资料,以书写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人物传记,一部为在世之人书写的史书。
正如叶庆波推测,国内民众渴望读到可读性很强的故事或者传记。自从司马宣布将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政坛开始,报纸上到处可以看到,对中国第一个依靠内心道德力量,自觉放弃手中权力领袖的赞扬。无数关于司马的奇闻轶事以及他人回忆充斥报端,甚至还有些作者,仅仅依靠总理无意透露的少时生活,便杜撰总理的少年生活和海外游历,在人们看来,报道大都是失败的,并不是他们渴望看到的。
对埋头书写“前所未有之史书”的叶庆波和程立扬二人,报道却令他们可以在故事基础上扩张文字,利用别人的错误来完善自己。在写书过程中,两人意识到并不是在写史实,写这本书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赢得“子孙后代敬慕的眼光”,这本书即不是青少年读物,也不是小说类读物,而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吹捧,只为吹捧一个人,而这恰恰是国民需要的。
共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当国民为总理即将离任而惋惜不舍时,上海一家印刷厂内,总理传记已经开始最后校排,印刷数量五十万册。当印刷厂全力以赴完成订单时,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总理办公室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叶庆波坐在总理对面,背后不停冒冷汗,写书时根本没有征得总理许可,而现已经倾家荡产的印刷这本书。求见总理前,叶庆波曾把印好的样书赠送给上海、江苏议会以及政府高官,他们非常感兴趣,甚至表达定购的意向。
“书中的事迹非常感人,正是总理本人最真实写照,总理堪称中国青年之楷模。”官员、精英交口称赞,叶庆波也得到宝贵的引荐信,得已面见总理。
见到总理之后,叶庆波颇为后悔自己的莽撞,或许不应该写这本书,难道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没想到这个机会吗?显然不是,只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写而已,自己竟然冒天下之大违,跳到混水之中。
“公民的楷模、真正的爱国者!”扫了一眼封面上的铜版画像,司马抬眼看了一下面前浑身不停颤抖的作家或者说出版商,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有人写传记,为活人立传是中国的传统忌讳,据说书写得非常不错,甚至西北也在流传,据说非常具有可读性。
“时至今日,西方人都不承认司马是一个中国人,他是华人不假,但他在欧洲成长、在欧洲接受教育,伟大的人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接受教育,西方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是时势造英雄!或许离开这片土地,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世间第一伟人。伟大的事物总是在伟大的环境中产生,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自然法则。除了中国,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天下第一伟人司马呢?亚洲是世界上最古老大陆,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他曾创造了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经济,在中华文明的面前,其它任何文明都显得相形见绌,因此我们肯定,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业绩注定产生在中国!他生于西元一八八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的上海苏州河畔……”
翻看第一页序文时,司马觉得浑身上下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这就是大家都叫好的书,书中一开头就极尽吹捧,司马感觉不是说自己,而是……司马脑中浮现出网络玄幻小说中,对猪脚的描述。司马看了一眼叶庆波,不无恶意地暗自猜想,他在写这本书时是不是在身边放着痰盂,以供随时呕吐之需,这么恶心是怎么写出来的?能人无所不能啊!
出于礼貌,司马强忍着不适感阅读这本书,但仅看了一章,突然间司马想狠狠地亲两口叶立波。一直以来司马最担心的就是在共和四年前,自己一片空白,而在这本书中,叶立波却非常完美的把空白给填满了,他用借来的、剽窃的或编造的无数事件填补了自己的人生空白,编造的无懈可击。
在这本书中自己的祖父变成捻军将领,但他却同其它将领有本质不同,他是为反抗异族奴役而战,战败后为了逃避满清追捕,携妻儿逃到上海,后来又逃至国外,才算过了几年安定日子。少年时自己因为父母经商等诸多原因,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到处都留下自己的脚印。
这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有大半人生空白的原因,甚至他还在书中完美的解释了自己的金钱来源,南非金矿因技术问题无法提炼黄金,造成股票大跌几如废纸时,父亲在此时进行了投资,在金矿利用氰化物提取黄金技术取得突破后,使得父亲一跃成为巨富,而金钱则是自己回国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而更让司马惊讶不已的是,书中竟然完美的将缺乏可信度的故事整合成完整的链条,链条最终点,则是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故事显得模糊,但却因模糊而产生真实,令这本书中的内容达到无懈可击。
看着书中无中生有的故事,司马甚至产生错觉,或许这正是自己的“前半生”,至少自己的空白被书完美地填补了。尽管内容过于肉麻,但这本书正是自己需要的。
不可否认,叶庆波是三流出版商,但绝对是个一流故事家,他编造的谎言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无从反驳,让人只能相信书中的故事,同时他还是个幸运儿。此时,被总理直视的叶庆波只有一个念头,但愿总理和过去一样,尊重法律,千万不要……
“这里应该修改一下!”正当叶庆波为命运祈祷时,他听到如天使般美妙的声音,看到总理将扉页照片下的文字刮去,随后在上面书写着什么。走出总理办公室时,叶庆波神情恍惚,幸福降临的太突然了,总理没杀自己,而且同意传记出版,只是略作修改。想到总理的修改,叶庆波连忙从包中取出样书,被划去的文字下多了一串手写字,“献给每一位爱国的共和国公民!”
“幸好……幸好!扉页还没开印。”叶庆波庆幸自己准备了两套扉页照片文字说明,所以只印好照片,根本没印文字,总理显然不喜欢充满赞美之词的吹捧。
“这本书一定要留下,留给儿子、孙子……”看着书上总理亲自修改的文字,叶庆波喃喃自语。书上有总理的亲自修改,不久之后,将成为国家档案馆珍贵文物,或许者会成为叶家的传家宝。
“发财了!发财了!”叶庆波欣喜若狂。叶庆波明白总理下定决心,将会退出选举,这本书能发行多少册?至少一千五百万册!为了这本书叶庆波和程立场倾家荡产,为了筹集出版费用,两人不得不将出版社以及房产抵押给银行,即便如此,筹集的经费也只是勉强够印刷五十万册,但叶庆波可以想象,总理去职后,这本书将会在国内引起抢购之风。
将书装进手提包,兴奋不已的叶庆波拦辆出租车,在这里出租车并不好拦,五六分钟后,才算拦下一辆,出租刚一停稳,叶庆波准备上车时。一个男人突然从叶庆波身边挤入车内。抢到车的男人冲叶庆波笑笑,不顾叶庆波恼怒,吩咐驾驶员,“火车站!”
“该死的!”叶庆波勃然大怒,无奈的再次拦出租,叶庆波只想赶回上海,然后坐阵印刷厂加紧印刷,书必须要在总理去职后第一时间投放市场。
“总理,石局长送来文件!”从秘书手中接过文件袋,司马倒出袋中自己修改的传记,嫣然一笑。留下自己笔迹的书不应该流到外部,这部书自己不便发表意见和看法。叶庆波可以借编造的故事发财,自己则可以填补空白,或许还会有意外收获,谁知道呢?司马觉得应该好好感谢叶庆波,这本书可以成为自己一件武器,甚至对未来的中国产生影响。
“快到离开的时候了!”望着窗外的共和广场,司马叹息,不久之后自己就要和这里说再见了,是再见!而不是永别,自己还会再回来。之所以选择离去,除想建立规则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二十年代中后期世界大环境对中国有利,自己争回了中国失去的权益,同时为他武装到牙齿,不需要再惧怕战争。难得的和平与大环境的宽松,有利于新内阁成长,新内阁的稳定则可让国民适应和接受政权更迭,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最根本原因是司马想暂时避开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尽管自己一再努力尝试扭转中国经济结构,并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加大福利支出刺激消费,开拓国内市场,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都依靠外部市场,南方各省尤其严重。表面上国家经济发展良好,但当美欧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后,严重信赖外部市场的中国在劫难逃,此次经济危机不同以往,时间之长、破坏之大,前所未有的。
即便尽可能加大政府基建投资,但中国经济严重衰退不可避免,如果经济危机在自己任内发生,自己难逃其咎。与其让人指责,不如到时挺身而出收拾烂摊子,而那时中国要面对的问题更严重、更复杂,三十年代中后期世界风云变幻,稍有不慎,可能令中国陷入万劫不复。自己只需要等待时机,等待人们再次把自己推向巅峰。司马嘴角露出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