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貌取人?
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貌取人?
朝廷要开发江南,要移民百万至江南,还要移关中之民往山东塞北等地,分散人口,减缓关中土地缺乏之压力,而加速山东复兴和江南崛起的速度,并且变相的促进人口增长,朝廷做出的有屋有田有钱粮的承诺使得更多的无地少地贫农心动不已,一段时期以来,报名的人数已经超过五十万,而在朱雀门售书之后,这个速度更是快速增长,移往山东地区和燕地的百万之民已然凑齐,待得一切准备好就要开始大迁徙。
江南移民计划是第二期,因为江南鱼龙混杂,形势比较复杂,有待大军扫平当地山贼强人之后才可以开始迁移民众,所以山东燕地就是第一期,江南属于第二期。
可是无论是哪一处,教育的建设都刻不容缓,山东塞北地区的行政建设好歹还比较完备,不像江南,有唐一代,对于江南很多地区的统治就像是名义上的,除了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大城市,比如长沙等城市,是汉代为了防备南方百越而设立的军事重镇,那些地方还稍微繁华一些,大部分地区依然是蛮荒之地,历朝历代开发江南、实际统治江南者实在太少。
就好比大秦出兵五十万荡平南方,准备移民百万充实南方,伴随着移民的进入定居而逐步设立地方政权;确立实际上的统治而不是在一大片区域建设一个城池然后就可以把好大一块土地划进该城市范围内,变成一个县一个郡,就可以统治了,那是不科学的,基层的政权,要设立到村庄里面,要把县底下的乡、里二级管理的妥妥当当才可以。
而在这些地区建设基层政权的同时,就可以同步建设基层教育体系,里就算了,人数少,户口不多,就那么多孩子,迟早要落得没有人可以教育的地步,大唐的师资资源还没有强悍到那种程度,所以就以乡级行政地区为最初级的教育普及行政地区,设立蒙学,专门教育孩子读书识字,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教育一旦确立了,那么就比军事政治更有效,更能够达到建设好基层政权的目标,以有书读有人教为幌子,也可以招募到更多愿意移民到江南的百姓,毕竟故土难离,要让一户人家舍弃祖上的居住地而迁移到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江南,还真的不是很容易,但是以读书识字为诱饵,那就不一样了。
有书读,可以识字,那还担心将来回不来吗?
所以苏宁就建议李二陛下把几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进行,这样的话,可以正好赶上,比如政法大学的招生和教学要即刻开始,立刻准备考试,准备招生,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政法大学确立起来,培养官员人才,并且开第一次科举考试,面向全民招募实用性比较强大的官员,准备送往山东和燕地担任各项官职,把山东复兴计划放在第一位,同时把江南崛起计划和政法大学崛起计划联合在一起。
江南崛起计划可以在四年之后开启,第一期政法大学毕业生已经毕业,一千名精悍能干的年轻官员赶赴江南参与到江南基层政权的建设当中,和江南崛起计划一起开展,那样的话,国家将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员可以用来开发江南。
同时经过慎重考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一众大臣联名上书,请求将科举考试由三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并且是从四年之后开始,在政法大学开学之后一直到第一期学子毕业的四年间,科举考试还可以处于试行阶段,小小的来个几次,为四年后大量政法大学学子毕业入仕做准备,这样的话,正好可以赶上四年之后每年一次的毕业生入仕,也可以不用那么手忙脚乱。
正如军事大学一样,第一期学子还有一年就可以毕业正式参加军队,准备对外作战,从此以后每一年都可以有大量优秀的军官进入军队中,军中人才济济,绵延不绝,任何一位大将的用兵之术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很多将军都在军校里面找到了自己的继承人,还有不少将军毫不犹豫的把经验分享给所有学子,期待他们的创新和发展,大唐军队之强盛指日可待。
和军事大学一样的道理,政法大学也会在四年之后进入一年一千名预备官员毕业的循环期,按照大唐如今的人口基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人数似乎还会有些少,但是在最开始的试验阶段这样的人数是最好不过的,而新的科举考试方案也非常优秀,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把官职公布,让所有人按照自己的长处去考取职位,唯才是举,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问题要关注,必须要有配套措施才能保证事情到来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山东和燕地不同于江南,基层政权的建设一直都在进行,而江南是一片荒芜,所以山东和燕地有四年的时间差不多就够了,这就不像江南,四年的准备时间还不知道够不够,大唐甚至需要更多的军队去剿匪,去维护秩序,这样才能保证江南的建设成功。
所以他们同时还提出,既然要建设江南,那么就要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三方面同时进行,江南地区各道的军府数量就要提升,伴随着人口的增加,这是必然的,只重关中而不重各地,这是错误的。
另一个时空里开发江南移民江南的最早策略提出者是魏征,但是一经提出就被群起而攻之,群臣激烈反对,李二陛下无奈,只好放弃,魏征也没有多做坚持。
而在这个时空,多了苏宁这个变数,还有大量粮食增产的实际证据提出,江南开发计划的代表性奏章《江南疏》也被其他人提出来,但是魏征一直都是开发江南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甚至曾经自请为荆州刺史或扬州刺史,虽然李二陛下没有答应,但是李二陛下还是把相当一部分的权力下放给了魏征,让他去做。
所以接到这份《科举革新疏》的时候,李二陛下非常高兴,立刻批示此奏章,下达到中书省,魏征接过奏章一看,非常满意,正和自己的心意,于是大笔一挥表示同意,朝廷各部门立刻下达了科举考试革新的命令,四年准备期,和四年之后的一年一次全面开放。
消息下达,全民欢腾,也不知多少年,庶民终于取得了对世家豪门的战斗的胜利,终于得到了直达朝堂之路,从此往后,朝廷选拔官员将唯才是举,任何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考取朝廷公布出来缺乏的官职,考上了就可以做官,再也不用看世家大族的脸色或者违心的成为世家大族的家臣,门生故吏。
继武人获得了直达朝堂之大道通行证,不用再去违心的成为护院武师而成为走狗之后,文人也终于获得了这个权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华而获得官位,获得成功,而不用靠走后门,出卖自主权而获得高位,一辈子不痛快。
而且新的科举制度在苏宁的据理力争之下,还取消了一个相当让人觉得蛋疼的规则,充分体现了人类以貌取人的本性的规则……
那就是要做官,不说帅哥,起码也要五官端正,眉目堂堂,一表人才,你要是长得歪瓜裂枣,那就别想做官了,回家种田吧……
唐代的科举就有这么一条,赤裸裸的以貌取人,所以当前大唐朝堂里面除了尉迟恭这个大黑炭其貌不扬以外,大多数人,就连程咬金,也是相貌端正,威武雄壮,反正不会让人觉得丑,整个朝堂都是一表人才的人才,各个才貌双全,典型的高富帅,这让苏宁觉得非常不爽,因为很多官员都长得比他帅。
于是苏宁在商量新科举的具体条例的时候,就把这条以貌取人的条例拿出来,狠狠的批驳:“后汉建安年间,庞统士元其貌不扬,然深为其叔庞德公与水镜先生赞许,称其为凤雏,与卧龙诸葛孔明齐名,世人传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诸葛孔明不需多言,一表人才,而庞士元貌丑,却依旧身怀治国安邦之术。
其先往东吴,孙权以其其貌不扬且狂妄自大而弃用之,失一大才,而后投刘备,刘备亦是以貌取人,只是因手下缺乏人才而将将用之,竟以治国安邦之大才管理区区一县,后张飞得知,往观之,这才使刘备惊觉因以貌取人而险些失去大才,可惜庞统英年早逝,诸葛孔明治蜀,使得蜀汉以一州之地抗衡强魏十州之地四十年,若庞统不逝,又当如何?夷陵之战不败,又当如何?
张松容貌短小,然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身怀治国之才,欲以西蜀地形图献于曹操,若得此图,曹孟德必将如虎添翼,进攻蜀地也不需耗费数十年而功成,曹孟德却以张松貌丑而狂妄,轻视之,与一统天下之大业失之交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貌丑而身怀大才者可为少数?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者可为少数?
既是如此,朝廷缘何以貌取人?既是如此,唯才是举之说是否当改为唯貌是举?科举考试就不当考验治国之术,只需遣一妇人,参考之人与其观之,使其面红耳赤不敢直视者录取,面色如常者罢黜!北方蛮夷扣关,只需遣一翩翩美男子如臣者,以色示之,自可退敌!何须将士浴血拼杀!陛下以为否?”
一番话说得满朝堂震惊当场,傻愣愣竟无一人说话,不一时,满堂大笑,李二陛下更是笑得指着苏宁连话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当堂下令将此条例取消,今后不可以貌取人,只要有才,朝廷都会录取,绝无二话!
在做成了这样一件事情,为天下其貌不扬者争取到做官的机会之后,苏宁又要做一件大事情,要去做一件和教育普及息息相关的事情,为了做到这件事情,苏宁可谓是费尽心血,而如今虽然看上去有些偏颇,但是若是努力挽回,也未尝不可,只要那群人不是那么死脑筋,不是那么高傲,应当不会很艰难。
大唐的确缺少适合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但是,就在现在,却又那么一批极其适合做这些事情的人,他们的存在,会使得大唐的这一计划可以迅速展开,只是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很大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