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辞行
第685章 辞行
大汉的经济发展到也算是迅速,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是挺迅速的。
但是对于王不饿来说,这个速度却不算是最快的。
虽然现在他也很满意。
但是随着蒸汽机投入市场,这个速度会更加让人惊讶的。
尽管现在大汉的经济发展就被张苍看作是一年一个台阶,然而王不饿却很肯定的告诉张苍,等到蒸汽机技术成熟,投入到市场之后,大汉的发展会一天一个台阶的。
悄然无息之间,大汉的运作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
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在逐年增加对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减少对农业人口投入的前提下,却能保证农业收入年年增长。
这要是放在三五年前,绝对没人会相信的。
而一开始王不饿决定发展工商业的时候,群臣阻挠的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王不饿做的是对的。
虽然有一定赌的成份在内,但结果却是好的。
至少可以证明,王不饿不是乱来的。
在减少农业人口投入的同时还想保证,甚至是提高产量。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亩产量,以前耕种一百亩地需要十五个人,一年产出二百石。
那么现在通过对农具的改革,通过对土地肥力的调整,灌溉设施的改善,同样还是十五个人来耕种一百亩地,但是产量却达到了三百石。
同等数据对比下,就相当于节约了七个半人。
因为一百石对应的是五十亩,对应的是七个半人。
按照原先的需要二十二个半人才能做到的,现在十五个人就做到了。
正是因为这种全方位的保障,才能让大汉能够有足够多的闲散劳动力投入到别的地方,才能够支撑起职业军队的建设。
而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
同样的,朝廷为了担心情况失控,所以对于各地工商业的发展是一直密切关注的。
哪怕允许社会上有一两千闲散人口没事干,哪怕让他们去种地,也绝不会轻易的批复增加工商业的投入人数。
朝廷中这边是有严格底线的。
而这个底线虽然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为了稳妥起见,现在大家都在执行着这一套规矩。
例如说颍川郡的二百七十余万人口,按照每人每个月两石半的粮食消耗,一年三十石的基础量。
那么本地今年粮食产量需要达到八千一百万石才能够满足本郡今年的粮食所需。
而现在每亩地的产量是三石,这就需要两千七百万亩地来保持耕种才能够满足这个条件。
而每个人的精力最多也就能管理二十亩地,这还是改善了各种条件之后才能做到的,放在以前就更少了。
即便这样,也需要保证一百三十五万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本郡今年产出的粮食够自己吃的。
而这指的是十七至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男人。
当然,这只是理论数据,放在实际中是不一样的。
毕竟女人和孩子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家中歇着不是?
就算一个女人加两个孩子,差不多也能抵挡一个男人了吧?
而且男女之间的真正差别,是在于翻地收割这种重体力活上面的,日常管理方面,女人是足够用的。
可即便这样,整个颍川郡的工商业人口,朝廷也是严格控制在十万人以内的。
这也就导致了颍川郡除去这十万工商业人口,参军人员,以及其他不适合耕种的人员以外。
大概有将近二百万人在从事农业生产。
比最低限度多了足足六十五万人,同样的,这也就导致了另外一个现象的发生。
每年的粮食吃不完。
朝廷在人口方面给了一个最低的限度,在消耗方面却给了一个最高的限度。
每个人每个月两石半,看似不多,但这里面却有大量的老人和儿童,他们一个月是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的。
朝廷按照这个数量来计算,到了实际当中,是会有结余的。
当然,这只是朝廷保证百姓不会饿肚子,保证在当下阶段工商业不会过度侵犯农业产出的一种基本政策。
作为一个改革者来说,这个计划是很保守的。
但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王不饿虽然有能力改变,但也不想去改变。
一是贸然的去打破这个平衡,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可预估的后果。
这是王不饿不想去面对的。
与其想着大步快走,倒不如小步慢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当技术到了的时候,一切就都顺其自然了。
洛阳,皇宫内。
陈铁山站在王不饿面前,这次他是来辞行的。
陈铁山将带着一千六百余名官员,跟随着第五集团军整备好的一个甲级军和乙级军开拔前往西域。
陈铁山是新任的西域经略使,而在他到任接替了赵佗之后,赵佗将暂时留在西域。
等待第五集团军,与暂时留在西域尚未回营整编的部队,一起帮赵佗打下一片新的土地,那里将会是赵佗的封国。
至于说百姓,那么远的距离,朝廷没办法往那边输送,所以给赵佗的选择就是西域人,以及本地土著。
同样的,第五集团军也将派遣一个军驻扎在赵佗的封地内,一是承担安全守卫,另一个则是监视。
“陛下,臣告辞了……”陈铁山面色有些沉重的望着王不饿。
虽然俩人打一开始就在一起了,可实际上两个人真正待在一块的时间却很少。
见面的时间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半年。
而两人认识已经十多年了。
可即便是这样,也依旧不能影响到两人相互之间的信任。
王不饿的情绪也有些沉重。
望着陈铁山,终究开口道:“此行山高路远,联络不畅,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抉择,朝廷这边很难第一时间给你建议的,朕赐你一把尚方宝剑,关键时刻,可斩西域贪官暴民,另外朕再赐你一道令牌,若有所需,可调动驻军一万听你命令!”
给陈铁山尚方宝剑和调兵令牌是王不饿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毕竟距离太远了,往来通信一趟,最快也要半年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很多时候可能真的是无力顾及的。
然而陈铁山却笑了笑,道:“陛下,这尚方宝剑臣接了,令牌就不必了,臣相信该不该动,第五集团军那边心中会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