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汝州军小胜
第648章 汝州军小胜
说实话,如果余子琏不这么遵守军纪,而是放纵部队抢掠百姓的话,起码有了其他官员的弹劾,那也可以为他涨上一些名声。前文也介绍过:因为在明朝朝野士人的眼里,有一个很奇怪的论断:会抢掠百姓的明军都是作战勇敢的好明军。
再加上余子琏又未动用银子到上层结交,所以朝廷对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是相当陌生,有些大臣甚至不知道大明朝还有这么一支官军。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余子琏上场了。
十月十九日,汝州军离开汝州向北进发。十月二十二日,汝州军在河南府黄河段渡过黄河。之后,汝州军就像是一头扎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样,一下子没有方向了。
首先就是一个字:乱!余子琏得不到清军的任何情报。
先是从地方官府和逃难的百姓那里搜集,可是搜集来的情报真是真假难辨,如果把这些情报都当真的话,那么清军入关的人数将会超过百万,而且汝州军也被清军重重包围住了。最夸张的情报是说洛阳都被清军占领了,可这种情报让余子琏都有些哭笑不得,要知道,汝州军可是刚从洛阳城边过黄河的。
没办法,那就派出侦骑吧!一开始还好,平安地走了四、五天。可是接着,那些侦骑就碰上了四处分兵的清军了,在三天内,汝州军损失了近百骑,这把余子琏心疼的。要知道,直到现在,余子琏砸锅卖铁才在汝州军中凑起了上千骑兵。于是余子琏就不敢再挥霍了,就完全放弃了派出侦骑。相对的,他也完全失去了对周围敌情的了解。
接着就是两个字:缺粮!
余子琏也碰到了吴世恭在己巳之变首次勤王中遇上的同样问题:地方不肯供应粮草。不过这次地方官府给了余子琏一个选择:如果汝州军留下来帮忙守城,那地方官府将全力供应粮饷。
可是余子琏有选择吗?勤王!勤王!连皇上那里脸都不露一下,那不是送上去的秋后算账吗?余子琏也有自知之明,他也知道自己在朝廷中受到了冷落,如果自己的这次勤王没有战果,一旦清军撤军,就算是没人落井下石,朝中也没人帮自己说好话。那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走了。
因为派出去的侦骑也不是全没有效果,所以余子琏就了解到:虽然清军在四处活动,但是他们也是分成一股股小队的。只要汝州军抱成团,那么清军也将难以啃动自己这支大军。
于是余子琏一声令下,全军就欣然出发,他们不顾地方官府的挽留,犹如盲人夜行一般,带着十几天的军粮,向着京城就摸了过去。
也就是汝州军的将士对余子琏相当迷信,而汝州军又都来源于百姓,根本对清军没什么恐惧。这状态,说的好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差就是无知者无畏,因此,这时候的汝州军竟然还是士气高昂。
而余子琏也是豁出去了,反正最坏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到了那个时候,人都死了,那总不会再受百般焦虑供养汝州军的煎熬了吧!这时候的余子琏,是一种标准的哀兵姿态。
所以汝州军这一走起来,竟然有种横冲直撞、正大光明的意思了。这倒让附近活动的清军奇怪了,他们就像是刚见到黔驴的老虎一般,反而被汝州军给吓住了。
就这样又走了两天,当走到安阳县这里时,刚打破安阳县城的一股一千多人的清军按捺不住了,他们看不惯汝州军的嚣张,要试着攻打一下,试试汝州军的成色。
那股清军立刻领教了什么叫做亡命之徒。当清军下马射箭时,汝州军毫不示弱地用火铳对射;当清军上马冲锋时,他们首次看到竟然会有人迎着马冲锋。猝不及防之下,清军一下子损失了上百人,余下的清军立刻骑马远远遁去,连刚收获的安远县缴获都顾不得了。
这场小胜,立刻让汝州军士气膨胀,连余子琏也是喜出望外,这清军不过如此嘛!于是将士们纷纷请战,要追击这股清军而去。
余子琏一合计:就算是汝州军到了京城,崇祯皇帝也不会让自己只是阅阅兵,肯定是要安排自己打仗的,既然是打仗,那什么地方不是打啊?还不如追击这股败军呢。落水狗总比生力军好打吧!
再说,有了安远县的缴获,余子琏也暂时解决了最头疼的军粮问题,足以支撑一个多月的战斗。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就追吧!
当然,余子琏还是派出了信使至京城,向朝廷奏报了此场“大捷”,不过在明末的时候,与清军作战时斩获上百首级之战役,确实也能够称得上是大捷了。
但是余子琏不知道,虽然其他明军大多做着壁上观,但他们的“捷报”还是一封封地往朝廷里送,而且牛皮还往大里吹,几百刚起步,上千算合格,反正是把朝廷当成傻子一样耍。如果朝廷当真,索要首级,那就对不起了,没有!因为守城战嘛,“鞑子拾酋尸远遁也!”所以余子琏的捷报很快就淹没在浩瀚的告捷奏章 中了。
可余子琏还不知道这一切呢,他还沉浸在首战的小胜中,于是他的头脑发热了,开始提兵主动向清军发起追击。可是汝州军是以步兵为主,军中的火炮、大车又较多,所以行军速度就比较慢。
而清军也学乖了,小股的清军根本不来靠近,只是远远地吊着汝州军。可就是这样,汝州军还是解了好几座城的围,救了相当多的黎民百姓,赢得了当地一片赞誉声,使得汝州军上下都有些飘飘然了。
但是余子琏他们都不知道,清军已经开始把小股的部队合并,并且逐渐地调集在一起,准备要彻底打垮敢与出城与清军作战的明军,然后再无后顾之忧大肆扫荡。而卢象升部和余子琏的汝州军就被他们当成了首要目标。
不过这也是在十二月间的事了,先回来说说汝宁军吧!
“妹夫!陈游击与江守备来了有什么不好,起码我们的人也多一些,而且都是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在一起放心!没必要绷着这张苦瓜脸吧!”李禄说道。
“我倒奇了怪了,你怎么乐的褶子都起来了?”吴世恭看着合不拢嘴的李禄,说道,“我们是去打仗,不是一帮兄弟结伴去喝花酒。真不知道你高兴些什么?”
“高兴嘛!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解风情?”李禄一撇嘴,向吴世恭翻了个白眼。
“解什么风情?找你的嫂子解去吧!”吴世恭立刻回敬道。
“总比有些人被金陵二艳追上门的好吧!”李禄也抓住了吴世恭的小辫子。
俩人斗嘴斗了个不分上下,于是对视着发出了一阵淫笑,听得周围的亲兵是毛骨悚然。
笑过一阵后,吴世恭问道:“扯了半天,你还是没告诉我,陈游记和江守备为什么不向北,直接去京城,而是跟着我走大运河,绕个远道去勤王?”
“还不是俩苦孩子吗?”李禄答道,“开封、洛阳的官军都是巡抚他们的嫡系,所以藏着不肯动,因此就把最南面的他们给调过去了。而他们也就服妹夫你,当然想跟你走了。怎么?你不乐意?”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俩不是河南的官军似的。”吴世恭笑骂道。
“诶,你不说,我还真的忘记了。”李禄答道,立刻引起了俩人一阵大笑。
“跟我走倒没什么,都是相熟的老兄弟了,反正曹州的刘鹤洲也是同行。但丑话说在前头,我可是要去打仗的,真遇上鞑子,也要他们上阵,难道他们不怕损伤?还是他们像刘鹤洲一样,送他们到通州大营就行了?”吴世恭接着问道。
“故计他们应该和刘总兵一样。去的路上遇鞑子,听你话,去打仗,这应该没话说。可到了通州以后,应该不会随我们行动吧!”李禄答道。
“我们?难道你想随我去打仗?”吴世恭大为奇怪道。
“瞧不起人不是?”李禄是大为不满,“我可是京城出来的,响当当的爷们,别人怕鞑子,我倒要与鞑子较较劲。一句话,你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李禄就差狠狠地拍自己的“排骨”了。
李禄在心中暗笑:那些地方上的土包子怎么有自己这位京城爷们聪明?难道他们真以为到了通州大营就会没什么事了吗?到时候朝廷照样会逼着他们出兵。与其到那个时候赌运气,还不如紧跟着吴世恭,对吴世恭的指挥才能和汝宁军的战斗力,李禄是一百二十个放心。
再说,自己那妹夫又不是个死忠的人,做事又从来是个无利不起早的性格,难道他不知道保存实力?跟着他不会吃亏,还可以趁机更紧密一下俩人的关系呢。
“哟!看不出啊?有幸遇上了位京城真爷们,我这假爷们也有些无地自容啊!到时候真的不怕打仗?”吴世恭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