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崭新的历史篇章
第767章:崭新的历史篇章
孙林父选择投奔中行吴是一种无奈。
他们从卫国带着封邑脱离,以前没得选也就接受吕武的安排去了新的地方,等待荀氏吞并了卫国,怎么可能不想着重归故里呢?
中行吴管理的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和辅氏是很大的一批人,由于中行偃作死的关系,很多附庸贵族皆是脱离,代表着立国之后的中行吴会很缺乏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人才,是个人才又是什么样的出身呢?起码需要是一名“士”。而从“士”的身份再往上,怎么都不能目不识丁吧。
现在这么个年头,强不强大就看国中有多少贵族,掌握的土地狭隘就代表没有地盘容下更多的贵族,地盘大则贵族也就多,贵族一多就代表能拉出来的兵力会多。
孙氏等从卫国脱离的贵族想要重归故里,中行吴亟缺充实各方各面的人才,双方也算是一拍即合了。
从齐国脱离的崔氏等一批旧齐国贵族,他们选择阴氏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按照崔杼的原话:吕武领导下的阴氏必然会继续强大下去,尤其是阴氏立国的位置太过于得天独厚,以后阴氏所立的国家必然是下一个晋国(指霸主)。
阴氏会强盛只是一方面,更为现实的是阴氏掌握的地盘非常大,哪怕被安排去某处开荒,第一代人可能会难受一些,子孙后代则是会受益无穷。
吕武本心是不想接受太多的贵族,问题是解朔和崔杼先后表态,变成了不接收不行。
事实上,对范氏和荀氏这种没有改革之心的家族来说,接收越多的贵族越好;然而阴氏是想着变革,接纳的贵族越多就代表变革过程会出现更多的阻力。
“我家自然亦有贵族。然,不可使之封邑多也。”吕武自己就是从臣子身份打拼起来,对贵族有防范之心是一种必然。
立功得赏是一种正道,阴氏也不可能不让人立功。
现在拥有多少城邑代表着掌握人口、资源和武力,需要拿捏住什么样的度就显得极为关键了。
在接下来,也就是立国之初,吕武肯定会拿出一套制度,相关的政策也会当即实施,没有打算给予一段缓冲期。
作为嫡长子也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吕阳不会跟着一块去“洛邑”。
他在现阶段又不可能继续待在秦地那边,来“新田”负责处理一些事项。
也就是,阴氏从晋国人臣将变成一国之主,需要跟晋国完成城邑归属的交割,再来就是双方关系出现根本上的转变,人员往来以及商业贸易需要有一套新的规矩。
同时,阴氏立国之后要自行有一套规矩,吕武不太好出面直接跟解朔和崔杼等人一一解说,由吕阳出面则是正好。
等于说,吕武再次给机会让解朔、崔杼等人去选择,同意奉行阴氏的规矩就一块走,不愿意还有机会能够留在晋国,或者去投奔其他诸侯。
这种事情提前说了好,等他们过去再提及就是在坑人。
明明能够好聚好散,何必弄成了仇人,是吧?
如果那些人接受,愿意执行阴氏的规矩,以后也就别有什么怨言。
春暖花开之际,到了吕武、士匄和中行吴约好的时间,三家一起从“新田”出发,踏上了前往“洛邑”的路途。
三个人走了一段路,没有少回头看向“新田”,脸上基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追忆。
吕武已经忘记自己什么时候第一次到“新田”,当时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如果说“新田”给吕武留下了什么记忆,着实是太多太多,有好的也有坏的,大体上上好的居多。
在三人之中,士匄在“新田”居住的时间最长,第二个是吕武,倒是中行吴居住“新田”的时间最短。
他们先向东到“黄父”才拐向南走,沿着少水之旁来到“原”。
这个“原”曾经一度属于阴氏,后来吕武转手出去,最终落到了范氏手里。
到了“原”时,他们碰上了曹国的队伍。
换作是以前,曹君姬负刍哪怕不邀请吕武等人过去饮酒作乐,少不得派人过去示好。
现在嘛?曹国的队伍就好像是没看到吕武三人的大军似得,邀请什么的别提,同时也没有赶紧躲开,采取了当睁眼瞎的举动。
曹君姬负刍这种举动是什么意思?大概是憎恨阴氏、范氏和荀氏竟然从晋国脱离,明知道三人很快就会跟自己平起平坐依旧摆臭脸吧。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曹国是真的爱护晋国,比某些晋人更希望晋国能够长盛不衰。
“曹伯(爵位)纯善、憨直。”中行吴给了这么个评价。
士匄忍住翻白眼的举动。
吕武则是心想:“姬负刍可是干掉自己的兄弟才成功上位,哪来的善良和憨厚。”
后面,有曹国的贵族悄悄来了吕武这边。
这个曹国贵族也不知道是被授意,还是自己有什么小心思,带来了曹君姬负刍病重的消息。
带着重病去参加周天子要举行的册封仪式?是临死前想要玩场大的,还是纯粹想去见证历史呀???
吕武接受了这个叫陶吉的善意,赠予厚礼,云里雾里地提到了一些静待后续交往的话,让家臣代为送客了。
他们靠近单国时,已经能够看到田野之中有人在忙于春播。
负责迎接吕武等人的是现任单公姬蔑。他是姬朝的孙子,前一任单公……也就是姬朝的儿子已经薨逝。
单公姬蔑看着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军,对旁人说道:“三家之盛,骇人听闻也。”
光是吕武带来的军队就超过五万,也就是一个三万七千五百人的“军”,再加上两万的骑兵。
士匄不知道是阔绰还是为了震慑不服,带来的军队足有七万五千,也就是两个“军”。
中行吴带的军队少一些,却也有一个“军”。
不是听说而是一个事实,各个来“洛邑”的诸侯,其中带兵最多的是齐君吕光,问题也就带了五千人的军队。
家大业大的楚国,他们的使节是在任大司马蒍子冯,随从加上军士只有千人左右。
单公姬蔑不知道是本来就想热情,还是看到三家的军容鼎盛被吓到,反正是用着无比的热情进行迎接。
真正与单公姬蔑接洽的人却是韩起。
现在韩起是晋国的元戎,他出现在周天子的敕封仪式是跟阴氏、范氏和荀氏交易的一部分,将会代表晋国接受三家的和平分离,承认三家以后也是诸侯之一了。
这个当然还是吕武的手笔,换作士匄或中行吴根本想不到要那么做。
而有了作为晋国元戎的韩起在场,包括承认分离与身份对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名正言顺啊!
因为阴氏、范氏和荀氏在城邑上做出了一些妥协,谁也无法骂韩起一声卖国贼,相反还要称赞韩起在损失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为晋国争取了更多的利益。
“洛邑”其实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池而已,常住人口最多也就三四万,周边开发的耕田则是不少。
周王室出面招待的人各不相同,吕武这边是周天子的太子姬晋。
“阴子对我家有大功,然……此例一开,诸侯不免震动。”姬晋看上去脸色苍白,身形看着也是偏瘦。
这是大实话。
吕武就一脸笑眯眯的听着,不承认也不反驳。
姬晋本来有挺多话要讲,看到吕武那副模样低叹一声,该做的礼仪一点不缺,多余的话则是没有再说。
等姬晋离开。
崔杼低声说道:“太子乃有为之君,事或会反复?”
吕武摇头。
话没说,事实则是摆在那里。
不提周天子被喂得饱饱的,只光说周王室又开疆辟土,并且达到了使晋国衰弱的目标,多的是人将阻止出现册封会反复。
现在是周天子与诸侯有相同的目标,所以不用管一些人嘴巴里没停,他们也就是说一说而已,巴不得晋国赶紧分家,甚至盼着阴氏、范氏、荀氏赶紧发生龌龊再打生打死。
说了,不管是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曹君姬负刍,还是周天子的太子姬晋,没人知道也算了,第二人清楚要干什么绝对是阻止。
册封仪式一切按照古例,少不了一个赐祚肉的流程。
而吕武、士匄和中行吴换了一身的诸侯冕服,获得祚肉也就有了立国的资格。
有趣的是,多方祝贺的时候,有点将三家依然视作一家的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诸侯知道阴氏、范氏和荀氏脱离了晋国,三家也会自己建国,往后一段不短的时间里还是会抱团。
仅是这一点,诸侯看着就不太傻。
曾经的魏绛认为一旦阴氏或哪一家脱离晋国,周天子会大怒召唤列国组成联军,不能说想法错了,应该论吕武会用什么方式脱离晋国。
现在是阴氏、范氏和荀氏建功得赏,不是激烈手段的分裂,周天子自己进行敕封,还怎么召唤诸侯组建联军啊?
当初吕武为什么不对魏氏留情份?还不是魏绛着实有点傻,不光人傻做事还莽撞,留着绝对会是一个祸害,不杀为何。
隆重而又繁琐的敕封仪式完成。
诸侯少有亲自进行祝贺者,也就是宋君子成迫不得已一一找吕武、士匄和中行吴搭话。
轮到蒍子冯时,他对吕武说道:“寡君问汉侯,何时再一会?”
汉侯?没错啊,吕武报上去的立国名号就是汉,别人不称呼汉侯又是什么。
吕武一听眯起了眼睛,心想:“楚国这么迫不及待要干范氏……不,是要征讨刚立国的范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