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
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
崇文殿依旧是帝国的中枢,此时夜色暗沉下来,大殿之上数十盏明角灯照得通明如昼。
御案之后,清阳与明成太后黄娥并肩而坐,新帝杨彬像木偶人似的坐在她们二人的中间,两只小手分别由清阳及明成太后黄娥两人牵着。
新帝杨彬想要将右手从明成太后黄娥手里抽回来,神色间却又有些畏惧,害怕被数落不懂规矩。
照规矩明成太后才是他的母后,他娘却是什么圣母皇太后,他小小的年纪辨不得里面的区别。而就是这位“母后”,曾假装不慎将他推下高高的台阶、摔得头破血流,他娘却要他慌称是身边宫侍照顾不周,自己无意摔倒。
沈漾、杨致堂、杜崇韬、杨恩、郑榆、郑畅、张潮等人皆得赐座,韩道铭与须发皆白的云朴子奉诏进宫,此时站在大殿之中。
韩道铭环顾左右,都没有要给他赐座的意思,不咸不淡地问道:
“却不知何故,沈相、寿王爷你们摆出一副三堂会审的样子对我?”
“你兄弟二人串谋,私截纲粮运往棠邑,而赤山会这些年也是你兄弟二人密谋之下千方百计欺瞒朝廷而悄然滋大,”张潮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职,成为众矢之的,这时候自然要第一个站出来,将所有的责任推到韩道铭、韩道昌的串谋上,冷笑道,“韩大人不会这时候都还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吧?”
“有些事情确实是没有提前禀明,但绝非有意欺瞒,实是担心诸司犹有蒙兀人的密谍潜伏,致消息泄漏,天下之势崩坏。”韩道铭此时也年逾六旬,鬓发霜白,但说话中气甚足。
“什么事情没有禀明?”清阳问道。
“禀太后,梁帝遣人押送逆后、先帝王孙杨汾南归金陵受审时,还捎来一道密信,”韩道铭说道,“梁帝朱裕在密信之中称自己病入膏肓,而其长子梁洛王朱贞从雍州城突围时身中毒箭,亦命在旦夕——这两道消息经棠邑密谍验证,皆确凿无误,因而去年底看似梁军从东梁叛逆手里夺回河洛,但河洛形势实则是危如累卵。梁帝封锁一切消息,而此次假借联兵伐雍的名义,邀棠邑出兵进入河洛,实则是尽最后的可能,避免河洛形势崩坏!”
韩道铭的话仿佛巨石掷入湖中,顿时在众人心间掀起惊天巨澜。
过了良久,张潮才盯住韩道铭削瘦的脸,穷追不舍的质问道:
“河洛形势危如累卵,棠邑为何大肆往淅川、东湖、棠邑三地集结赤山会的人马?而赤山会不经报备盐铁转运使司,船工、水手激增数倍,可将朝廷有半点放在眼里?”
不仅张潮想要推卸责任,必然要揪住这点对韩道铭穷追猛打,恰恰也是这点最令在座的众臣最触目惊心。
叙州及东湖等地差不多垄断江淮地区的造船业是不假,但棠邑水军的规模一直以来都不甚大。
即便是夺得寿、霍等地,棠邑水军防区扩大延伸到淮河中上游流域,棠邑水军的战卒加船工水手,长期以来也就保持一万人左右。
赤山会向盐铁转运使司报备的船工水手,最早时是四千余人,连年有所增加,但年前正式报备的人数是七千九百余人,另外还额外八百人规模的武装护卫。
辰州危机时,赤山会往沅江上游也仅集结四千多人马,就是那一次御史台就有官员屡次上书弹劾,担心赤山会势力滋大、尾壮难制。
左右五牙军水师覆灭之后,中枢在诸方牵制下,都没能重建水师力量,宫变之后,织造局武备所属的一部分水军力量,也被吕轻侠裹挟而走。
不过,除右龙武军编有较大规模的水营外,淮东将扬泰两州移交之后,这两地州兵总计编有两千人规模的水营,也都是枢密院调派将领出任杨泰两州的兵马使时接掌。
再加上池、宣、润、苏的地方州兵水营,朝廷必要时在长江中下游能调动一万四五千人规模的水军战力。
除此之外,信王杨元演在淮河下游还拥有一支堪称精锐的水军战力,黄化在岳阳也积极推动湖南诸州加强水军的建设。
这时候,大楚内部诸势力的水军力量,还能算是勉强保持平衡。
这也沈漾在当前形势下,退而求其次所能追求达成的目标。
只是,谁能想象赤山会在数年之间悄然壮大是报备之数的五倍还多?
棠邑这些年重甲步兵、马步兵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水军却没有相应的扩大,金陵诸人也都信以为真,谁能想象这一切是棠邑有意制造的假象,谁能想象棠邑实际将水军可动员的潜力都隐藏在潜伏在水面之下的赤山会中?
杨恩、杨致堂、杜崇韬等人也是虎视眈眈的盯住韩道铭,这诸多事,断不是用梁帝病危就能全部解释得通的。
韩道铭平静的继续说道:“棠邑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吕轻侠发动宫变之前,曾多次秘密派逆贼姚惜水、周元等人前往淮东联络——吕轻侠发动宫变,旋即就被沈相、寿王爷率众扑灭,以致淮东恶迹未显,但在座诸位就敢拍着胸脯说他对朝廷赤胆忠诚,绝无与蒙兀人勾结的可能?河淮一战,棠邑拼尽全力抵挡虏贼,为君父报仇雪恨,想必诸位也看到信王在楚州坐壁观望,在座诸位能拍着胸膊说河淮战事倘若拖延到现在,信王就没有与蒙兀人勾结起来进攻棠邑的可能?韩谦在这个时候集结赤山会人马,实在是形势太危急,实在是担心梁帝病危的消息传开出去,某些人的野心会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京畿有数万精锐护庇,短时间内不需要担心什么,但棠邑不能不忧背腹受敌——”
这算是什么理由?
信王从来都不是善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在宫变之后,信王便交还扬、泰两州的治权,还使赵臻率部加入招讨军,进剿襄北叛军,已然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至于棠邑出兵接援汴京梁军南撤,在下蔡郸县与东梁军、蒙兀兵马鏖战,信王杨元演在楚州是选择坐壁观望,但这也是他们所默许的,甚至京中都没有假惺惺的下诏去敦促楚州出兵,这责任自然不能赖到信王杨元演的头上。
而即便退一万步,棠邑有足够的理由需要百倍防备楚州,但私自截留纲粮是什么,将那么庞大的水军力量藏在赤山会之中而刻意隐瞒赤山会的规模,又是什么?
这时候却没有追问下去,一来思虑梁帝病危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一来也都清楚韩道铭的姿态都摆在这里,他们这样也追问不出什么更实际的东西来。
过了半晌,杨致堂看向云朴子问道:
“云道长,你有什么话说?”
“老道每日在观中修身养性、读经礼道,这诸多事与老道何干?”云朴子摊摊手,反问道,“但寿王爷一定要老道评说一二,老道觉得韩尚书所言,很有些道理,就不知道沈相有什么话说了……”
“黔阳侯忧楚州心存异志,但这绝非他擅断独行、无视朝廷的借口,”清阳俏容冷冽,高踞御案之后,截过话头,问道,“黔阳侯此时何在?”
“韩谦已经去了洛阳,人都不在东湖,微臣也不知道沈相、寿王爷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是要摆给谁看?”韩道铭施施然说道。
“韩谦亲自去了洛阳,梁帝朱裕他想要做什么?”杨恩、沈漾这一刻也按捺不住,身子往前倾来惊问道。
“梁帝病危,梁洛王又毒伤在身,其余二子又年幼难理军政,梁帝认为韩谦数次拯大楚于危困之中,仁信忠义皆称当世之典范,便有暂将河洛军政之事相托、以待梁洛王病逾或二子长成之意。”韩道铭说道。
杨恩惊疑不定的看向沈漾、杜崇韬、杨致堂等人。
他们这两天是没有查到韩谦身在何处,却没有想过韩谦亲自率两万精锐去河洛了。
清阳却比众人想象的镇定许多,看向沈漾,问道:“沈相还有什么话要问韩大人的吗?”
沈漾当然有太多话要问,但他知道除非长信太后准许将韩道铭、云朴子拘捕起来,由大理寺或御史台的刑吏介入,要不然他不指望能从韩道铭嘴里问出多少更实质的内容来。
他们甚至无从判断韩道铭刚才所说的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假。
沈漾思虑片晌,见其他人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便说道:“或请韩大人、云道长暂回府观,但不得随便离开,以备太后随时能够召来问询……”
“杜大人,除韩大人、云道长外,你再着一队侍卫亲军护送秦大人回府,不得叫他人滋扰之!”清阳不理会坐在一旁的黄娥,直接下诏将韩道铭、云朴子以及秦问三人软禁起来。
长信太后下诏软禁韩道铭、云朴子,沈漾、杨致堂、杨恩等人自然赞同,但听她下诏要同时将知制诰秦问一起软禁起来,皆愣在那里,都怀疑是听岔了,不约而同的朝站在沈漾身后的秦问看过来。
秦问轻叹一口气,长信太后此举,不仅是决心切割与棠邑的关系,也是要借他打击沈漾、杨恩等人。
当然,他之前早就预料到这一幕会发生,也没有什么惊慌失措,只是沈漾愕然惊坐的看过来,他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好受,走将出来,朝沈漾长躬而礼:
“秦问这些年愧受沈相照顾!”
“你……”沈漾站起来问什么,却是一个踉跄,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难以置信的盯着秦问。
秦问要走过去搀扶他,他也是用力的将秦问推开,狼狈不堪的扶好坐墩,手脚有些发抖的坐好。
杨恩、杨致堂、杜崇韬、郑榆、郑畅、张潮、黄惠祥以及张宪、周启年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目瞠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沈漾以子侄视之、机要皆要问之的秦问,竟然是韩谦这些年来埋在沈漾身边的钉子?
这简直比当年王琳乃淮东暗桩、文瑞临乃是梁国蛰虎,更令他们震惊不已。
难怪赤山会这些年能隐藏得这么好?
赤山会之事,除了盐铁转运使张潮有失察之责外,理论上州县也应该能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棠邑不可能掩饰得不露一点破绽。
然而,倘若在诸多机密奏疏在汇总到政事堂之前的最后节点上,一切有可能引起警觉的疑点,都被秦问悄无声息的抹掉,也无怪乎他们都会变成瞎子了。
“年后,你邀我们去信王府见世子杨聪,也是有意而为之?”
杨恩之前就断定年后的风议必是棠邑有意在幕后操纵,周启年再要想不到这点,都可以找条地缝钻进去了,但他此时还是太震惊了。
倘若秦问早就被韩谦拉拢过去,那朝中还有多少人是能值得他们信任的?
清阳一双冷冽的妙目扫过众人到这时都难抑震惊的面孔,她不能叫沈漾、杨致堂他们先察觉到秦问有问题,那样的话,她就太被动了,非但洗不清之前与棠邑勾结的嫌疑,甚至还会被沈漾、杨致堂等人认定她的存在,将是朝廷后续限制或打压棠邑的巨大妨碍。
到那时候,黄娥这贼婢即便不跳出来,沈漾、杨致堂他们也多半不会再容她对朝政指手画脚。
清阳想到年老宫侍的话,心里暗想,不管那人到底打什么主意,自己唯一能抓住主动的机会,或许还真是眼前杨致堂、杜崇韬等人不敢轻议废立。
想到这里,清阳进一步紧逼诸人问道:“是不是着内侍府的人先请韩大人、秦大人、云道长下去吧?”
既然无法从韩道铭等人的嘴里问出什么,留下韩道铭、云朴子、秦问等人在场,只会叫众人更加难堪罢了。
当然,长信太后之前说由侍卫亲军将这三人遣回府观软禁起来,这时候却说由内侍府的人负责,众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大的区别——内侍府目前在杨恩之下,主要是宗室里老人及宗室命妇掌事,这样的时刻反倒能给众人更多的信任感跟依赖感。
当然了,长信太后下诏对这三人仅仅是进行软禁,而不采取其他措施,众人暂时也无话可说。
他们此时都没有搞清楚韩谦的真正行踪,也没有搞清楚梁帝朱裕是否真已经病入膏肓或者已经驾崩,现在就将棠邑及韩府的行径定性为谋逆,无疑是轻率而冒险的。
而这时候即便要拿秦问治罪,也只能着御史台以“私结朋党”进行弹劾。
即便最终决定要撕破脸,那也得等他们先有自保的底气才说。
看着内侍府的人“礼送”韩道铭、云朴子、秦问三人离开,众人在大殿之内过好一会儿,都没有恍过神来。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韩道铭的话有几分可信,以及韩谦到底想干什么,还一个就是朝中到底被韩谦渗透到哪一步。
是不是他们绕了一个大圈子,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倒更复杂了。
“咳……”沈漾猛烈的咳嗽起来,这才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沈漾从袖子里取出手巾捂住嘴角,咳嗽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看着手巾上的一抹殷红血迹,心如死灰的他也是不顾,径直收入袖中,走到御案之前,伏身跪下:“老臣已眼拙,察人不明,致朝廷处处被动,有负先帝及太后的信任,实无脸再苟且留在朝中,请太后准许老臣告老归乡……”
见沈漾此时竟欲告老离去,众人又皆是一惊。
清阳眼眸盯着沈漾灰败的枯瘦老脸,心知秦问之事对他打击不少,但还不至于叫他这时候摞挑子走人。
而她选择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时机将秦问的身份揭穿,是有打击沈漾的意思,但只是想打击他的气焰,而非将他从朝中逼走。
清阳不给黄娥那贱婢说话的机会,语气和缓的跟沈漾说道:
“秦问罔顾朝廷大义私交大臣、以结朋党,与沈相何干?而此时大臣、王侯拥兵自重、擅议兵事不说,还是百般勾结廷臣内宦,朝廷飘摇,沈相又何忍心弃哀家与陛下而去?”
不管怎么说,只要韩谦一天是楚之大臣宿将,为韩谦所用的秦问就不能算是敌间——秦问对沈漾的背叛,虽然叫沈漾是那样的不堪,但认真细究起来,连一个“察人不明”的罪名都不能公开拿出来说。
杨恩、杨致堂、杜崇韬、郑榆、张潮等人,也绝不会希望沈漾这时候袖手而去。
“叙州因韩道勋、韩谦父子而兴,韩谦又多年在先帝身边主持缙云楼,之后又兴赤山军,朝野上下多有棠邑私棠,哀家并不奇怪,宫变之时,云朴子提前示警,又引哀家带着陛下藏入尚书省时遇到秦问,哀家当时惶然无策,一切只能倚重云朴子、秦问,但事后想来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
清阳见沈漾有些失魂落魄的坐回去,没有再提请辞之事,继续说道。
“只是黔阳侯镇守淮西御敌于外,韩道铭又是大楚重臣,哀家也不便细究这里面的曲折,想必众卿家与哀家是一个心思。然而,现在不管他们再如何巧舌如簧,也应将叙州、缙云楼、赤山军的旧人隔绝在朝堂之外,想必诸卿家都没有意见吧?”
沈漾心思还没有恢复过来,杨恩看向杨致堂、杜崇韬他们。
虽然他们也知道长信太后说这些话,有为自己辩解、并有与棠邑进行切割之意,但不管怎么说,就算是宫变之时长信太后与棠邑暗中勾结,但最终的心思还是想着大皇子继位。
这并不能算有害杨氏宗室的利益。
而此时长信太后也表明了立场,他们还能怎么办,这时候罢黜新帝,另立福王?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得先熬过此节,再说其他,而当前首先要做的,除了加强戒备,查清楚韩谦的行踪之外,也确实需要将朝中与棠邑可能会有牵涉的将吏都隔绝起来。
“太后所言甚是,或可令这些官吏休沐在家,不得再参与诸部院司之事,再暗中顺藤摸瓜进行稽查。”杨致堂沉吟道。
清阳想到年老宫侍所说她此时唯有内侍府这步棋可用的话来。
虽然宫里还留用大量的宦官、宫女,但内侍省改为内侍府之后,宫里所主事的,主要还是宗室耆老与宗室妇。
这里面有病逝寿春的老皇叔杨泰之子,有天佑帝两个嫡亲妹妹,也有天佑帝两个女儿即延佑帝的两个姐姐及家人;像杜崇韬之妻,在宗室之中血缘关系还是较远的,但人数更多。
金陵逆乱时,居于京畿的宗室,绝大多数都被迫随宗正卿杨泰附逆、奉立当时的太子杨元渥为帝,之后又被裹挟逃去寿春。
一直到梁楚和议时,这些人才被放回来。
即便延佑帝没有治他们附逆之罪,依旧以宗室视之,但无疑在金陵城里已然低人一等了。
而延佑帝在世时,即便令内府局继续供给奉养,但相比较金陵逆乱之前的优渥大为缩减,征没的田宅也再没有赐还。
还是在宫变之后,内侍省改内侍府,使宗室耆老、宗室女主事,他们的状况才稍稍改善一些。
而这半年来,这些人在长信宫、崇文殿乃至明成宫伺候,清阳也是能感受到他们的讨好与巴结之意——除了这些人外,清阳也想不到金陵城里还有什么人能为她所用了。
清阳这一刻犹为深刻的感受到,历朝历代为何要用外戚了。
除了自家的兄弟姐妹之外,深居宫禁之中的女子,能有什么人真得值得信任、依赖?只可惜她孤身在金陵,身边并无兄弟姐妹可用。
当然了,这些宗室南归后,因为身上都打下“附逆”的烙印,与朝臣以及自诩清流士族之谓的江东世族宗阀格格不入。
清阳心想她需要这些人,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叫他们也知道,唯有在她这里才会得到重用,才会恢复往日的荣光,并不需要担心他们中有多少人会投向黄娥那贱婢。
想到这里,清阳又说道:
“无论是刑部、大理寺,还是御史台,都有棠邑之私吏渗透,哀家觉得非常之时,涉及此事之询查,皆由杨恩率内侍府负责,诸卿可有异议?”
“太后,此事……”
清阳提及此议,实际是在内侍府之下重开缙云司,以掌握监察朝野官吏之权,虽说杨恩乃是执掌内侍府的大臣,却不想再开恶例。
“杨侯爷,你身为内侍大臣,这事暂且还是听一听沈相、寿王爷是什么意见。”清阳截住杨恩的话头,不叫他发表意见,而是看向杨致堂、沈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