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诸葛瑾归张绣 战端再启
第三百二十二章 诸葛瑾归张绣 战端再启
南阳郡丞在张绣手下可是一个特殊的官职,自张绣入主南阳之后第一任南阳郡丞乃是张既,之后张既就调任汉中郡丞。别看这只是一个平调,其中权力却是有了变化从汉中、司州、长安三地官员可以看出,张绣的设置其实就是一个最高长官,总揽大局,然后是一个治政官员,一个治军官员,辅助最高长官。
其中因各地情况相异而分别派出文武官员赴任最高长官。好像汉中则是以太守李儒为首,却是因为汉中多关隘防守,且汉中作为张绣治下的产粮大郡,以治政为主,便派李儒为首,下面治军则以徐荣为首,治政则以张既为首,张既可以说是汉中郡的第三号人物,略逊于资历老于他的徐荣。
而长安则是以征西将军黄忠为首,这却是因为长安作为张绣与马腾、韩遂交战的前线基地,必须要用大将镇守,而第二任南阳郡丞则任京兆尹,乃是长安治政之首,辅助黄忠。
司州则是以赵云为首,但其实赵云需要做得更多是训练大军和处理治安,当然这只是表象,如若雍凉有变,那么张绣就会让赵云立即领兵西进,攻打雍凉,故此司州才以赵云为长。司州各郡分别华雄、孟达、杜畿、韩浩分治,因情势不同而有文武官员之分,分别辅助赵云处理司州事务。
到了南阳这里,其实也一样,最高长官是张绣,下面治政以钟繇为首,治军则以张辽、太史慈为首,当然张绣作为众人的主公,还要兼顾其余三地情况。
就是由于南阳郡丞有其历史原因在,张绣麾下众人皆知道,只要担任南阳郡丞,下一步就必定会外调成为一方第二号人物,张绣招揽年轻的诸葛瑾,一出手就是南阳郡丞,手笔并不算少。
诸葛瑾并没有说话,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张绣,张绣接过书信,打开一看,脸色微变,而后将书信递还给诸葛瑾,强笑道:“原来鲁子敬已经将子瑜荐与文台,却是绣冒昧了。”
诸葛瑾笑了笑,当着张绣面前,“刷刷刷”地将书信撕成碎片,而后长身而起对张绣行礼道:“诸葛瑾见过主公。”
张绣见得,惊讶道:“子瑜……你……为何?”
诸葛瑾笑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孙文台并不知瑾之才,只凭子敬推荐,并不足以让乌程侯对瑾赏识。而孙文台麾下,多是江东世家为其效力,又有泗淮名士相助,然孙文台立足江东,当以江东世家为主,瑾到彼处效力乃是外来之人,两派斗争必然不少,瑾为自保,难以尽展所学。而主公广纳各方人才,文武兼备,且不似一般关西人士一般鄙薄士人,文风既盛,武风亦不堕,更创科举制用以制衡世家,百姓安居乐业,瑾以为于主公麾下,能尽展所学,故瑾弃江东不去,而投主公。”
张绣听完诸葛瑾的一番解释,喜道:“得子瑜相投,绣如鱼得水,又如蛟龙入大海。”
诸葛瑾回礼道:“主公谬赞。”
……
得诸葛瑾投效之后,钟繇却是松了口气,有诸葛瑾相助钟繇的工作是轻松了不少,诸葛瑾之才更胜张既和李严,钟繇亦是大加赞赏。
而南阳学宫经过七天的讲学,亦暂告一段落,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则是回到襄阳郡中。不过经过这一轮讲学,留在宛城之中的各地寒门士子却是不少。蔡邕等人还会定时开讲,学宫之中亦有藏书供士子阅读,寒门士子缺乏书籍,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当然不会放过,故此留下了不少。
眨眼间就转入了盛夏,春耕完成得很好,就连五万军屯亦基本将弘农郡的荒地种满粮食,之后五万降卒有四万五千调去继续修建潼关和洛阳城。就在张绣治内一片欣欣向荣之时,益州与关中又开始蠢蠢欲动。
自春耕后段开始,马腾、韩遂接连派军到长安骚扰,意图影响长安地区的春耕,黄忠自然派兵迎抗,黄忠接连与马腾、韩遂部队发生大小战数十次,均将敌军击退,成功使长安地区完成春耕。黄忠腾出手之后,就让皇甫郦和吴班不住领小股部队进攻左冯翊和右扶风,每次领兵少则数千,多则一万,三方在关中不住交战,不过马腾、韩遂并未联合,而是各自进攻张绣,虽然目标一致,但形成不了配合,故此三方交手是互有胜负。
进入了夏季,益州那边张任大军又再次进攻,这次却是兵分两路,一边进攻剑阁,一边进攻玉垒关,徐荣并没有轻举妄动,只是派兵防守玉垒关,剑阁有裴元绍在,防守有余。
与马腾、韩遂以及刘璋的小战一直打到了入冬之前才停歇。张绣这边大小战不断,中原亦是如此,袁术进攻徐州,吕布辕门射箭退了袁术大军,反倒是去年大张旗鼓的曹操今年则是没有动静。
袁术进攻徐州,不再介入孙坚与刘表之争,反而因孙坚的阳奉阴违,渐渐开始与刘表接触,意图与刘表联手,共制孙坚。河北双雄继续争斗,不过袁绍已经占据了上风,公孙瓒被迫节节败退,收缩防御。建安元年就在各地明争暗斗之中悄悄过去了,不过却没有如去年般的大战发生,百姓则是祈求战争尽快结束,各地诸侯却是在励兵秣马,准备来年大战。
而张绣治下则平稳,南阳学宫于秋季迎来了大儒郑玄,郑玄可是当世经学大师,比之司马徽等人名声更为显赫,于是张绣再次将司马徽三人邀来,又举办了一次大型讲学,最后更是将南阳学宫祭酒一职授予郑玄,而郑玄亦决意留在宛城,吸引他留在宛城最大的因素自然就是藏书了,对于南阳学宫祭酒他却是不太稀罕。
水军建制已经完成,甘宁指挥九千水军和一千锦帆军在黄河演练,虽然与马均商议的大船并未打造好,但并不妨碍水军的训练。
建安元年,张绣手下还办了两件喜事,就是赵云与太史慈的婚事。太史慈和赵雨还好说,自从汉水出游那次归来之后,原本仿如冤家的两人却是互生情愫,太史慈母亲和赵云亦不反对,两人之婚事亦有个根据来由。
倒是赵云却是毫无根据来由,马云禄之事张绣是送了书信与赵云说明情况,赵云则是以公事繁忙为由没有回宛城。马云禄深得羌女之豪放,直接就跑到洛阳寻赵云,一来二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之就在太史慈与赵云成婚之前,赵云也传来要大婚的消息,而对象就是马云禄。
这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众人一时之间都接受不了,只有张绣记起有传言赵云是娶了马超的妹妹,知道他们应该是缘分天定,便笑而不语。妹妹自然不能先于哥哥成婚,于是太史慈和赵雨的婚事只得押后,先让赵云和马云禄成亲。高堂也好办,童渊、王越乃是赵云师傅,就充当高堂,马云禄一边则是由被软禁在宛城的马岱担任。马岱本来还以为马云禄是被迫嫁给赵云,后来见到二人卿卿我我,亲密无间,才去了这个想法,并担任了马云禄的高堂。
两件喜事顺利完成,太史慈和赵雨还没什么,赵云与马云禄成婚的消息传到雍凉,当即牵起一股风浪。首先马腾和韩遂之间的联盟再也没有拉回的可能,马云禄乃是马腾掌上明珠,这在西凉是人人皆知,如今嫁与张绣麾下头号大将,怎么都让人觉得荒谬,马腾与张绣之间多了这么一层关系在,韩遂怎么也不会再信任马腾。
而马腾听到这么一个消息,当然怒火滔天,马上亲自引数万大军进攻长安,逼得原本还在左冯翊与韩遂交战的黄忠立即收回兵力,依长安城与马腾大战,直到冬天大雪来临,马腾大军才无奈退走。去年大败的教训可谓历历在目,马腾并没有忘记。
……
建安二年春,张绣治下春耕刚完成,张绣便将宛城之内文武心腹全部找来。只见骠骑大将军府的正厅之中,张绣右面依次坐着贾诩、钟繇、法正、诸葛瑾四人,左面则有张辽、太史慈、周仓、杨奉、王威。客席之上则坐着皇甫嵩和朱隽两人。
张绣清了清嗓子,说道:“前年我军夺回长安,去年马腾、韩遂二人则多次进攻长安,汉升领军与其二人发生大小战数十次,经过一年修养,我军已有发动大战之力。故本将准备收复关中,一举将马韩二人从关中赶出去,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诸葛瑾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军议,之前接到张绣的通知,就已经开始准备,如今听得张绣发问,却是有些跃跃欲试。现在的诸葛瑾就仿如当日新投张绣麾下的法正一般,贾诩、法正见得,相视一笑,皆是闭口不语。
下面众人的表现,张绣自然看到,微微一笑,问道:“子瑜既有良策,不防直言。”
诸葛瑾听得,大声应了一句,而后出列说道:“主公,当日主公与贾长史所使之离间计已经颇具成效,加上赵将军与赵夫人成婚,马腾、韩遂两家联盟直接告破,故此瑾以为,收复关中,当先对付一家,而非两家一同征伐。只要先将一家消灭,要灭另外一家却是容易了许多,到时主公不但可收复关中,更可收得凉州。”
张绣听完点头说道:“子瑜所言有理,那子瑜以为先攻哪一家为好?”
诸葛瑾答道:“马腾!”
张绣轻“哦”了一声,而后问道:“子瑜且细细道来。”
诸葛瑾答道:“赵将军与赵夫人成婚一事,致使马腾大为恼火,去年更亲率大军进攻长安,可见马腾因此事气恼至极。凡是气恼之人上阵,必失去冷静,马家虽勇,而失去冷静,则仅余下匹夫之勇,可一战而败之。而反观韩遂,手下虽无大将,然大军不少,谋士成公英亦颇有智谋,比马腾难以对付,加之若韩遂陷于绝境,马腾未必不会救之,然马腾陷于绝境,则韩遂必不会救之,两相比较,当先讨马腾为好。”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子瑜所言有理,既然要讨马腾,子瑜可有破敌之策?”
诸葛瑾笑道:“如今马腾麾下大将庞德有三万大军驻守咸阳,陇右地区则有马跃的两万大军,天水、陇西等地则有马腾大军四万,马腾总兵力接近十万。对付马腾,瑾以为可利用马腾对赵将军之恨,让赵将军率军吸引马腾注意,主公再一战败之。”
张绣听得,点头笑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却是有些委屈子龙了。”
法正亦出言附和道:“子瑜言之有理,不过吸引马腾之前,需要先击败庞德和马跃大军,庞德勇猛,又生性谨慎,实在不易对付,另外还有当心韩遂会派兵进攻长安,截我军后路。”
众人听得,一同点头。这时皇甫嵩忽然开声说道:“老夫有一策,可使马腾全军覆没。”众人听得,均是惊讶地望着皇甫嵩。皇甫嵩反而望向张绣,说道:“此策其实非老夫所想,乃是大将军当年献与老夫之策,大将军何不用之。”
张绣不理众人望向自己的目光,反而低头沉思,良久才抬起头来,望向皇甫嵩说道:“皇甫公所言,莫不是绣当年所言平羌三策之上策?”
皇甫嵩点了点头,说道:“然也。如今南阳、汉中、长安、司隶均在大将军治下,大将军自可在此数地调兵遣将,讨伐马腾,何必只从长安一地进军。”
张绣点了点头,笑道:“没错,当年所出之策,竟然弃而不用,何其愚也。”见到众人不解的神色,张绣便慢慢将当年献与皇甫嵩的平羌三策的上策详细说了一遍。
众人听完,皆叹道:“若是朝廷当年用主公之策,羌祸早平,更无后来董卓之乱也。”
感叹完一番之后,贾诩长身而起,出列说道:“主公,诩已有破敌之策。”